话分两头。却说红光里,真是个妖精。他数年前,闻得人讲:“东土唐僧往西天取经,乃是金蝉长老转生,十世修行的好人。有人吃他一块肉,延生长寿,与天地同休。”他朝朝在山间等候,不期今日到了。他在那半空里,正然观看,只见三个徒弟,把唐僧围护在马上,各各准备。这精灵夸赞不尽道:“好和尚!我才看着一个白面胖和尚骑了马,真是那唐朝圣僧,却怎么被三个丑和尚护持住了!一个个伸拳敛袖,各执兵器,似乎要与人打的一般。噫!不知是那个有眼力的,想应认得我了,似此模样,莫想得那唐僧的肉吃。”沉吟半晌,以心问心的自家商量道:“若要倚势而擒,莫能得近;或者以善迷他,却到得手。
但哄得他心迷惑,待我在善内生机,断然拿了。且下去戏他一戏。”好妖怪,即散红光,按云头落下,去那山坡里,摇身一变,变作七岁顽童,赤条条的,身上无衣,将麻绳捆了手足,高吊在那松树梢头,口口声声,只叫“救人!救人!”
诗句
话分两头。
- 注释:话题分开,事情的两个方面。
译文
话说到一半。
- 注释:谈话到了一半,没有继续下去。
赏析:
这句话在叙述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表明接下来的描述与前文有所联系,但未完全展开。
第二句
却说红光里,真是个妖精。他数年前,闻得人讲:“东土唐僧往西天取经,乃是金蝉长老转生,十世修行的好人。有人吃他一块肉,延生长寿,与天地同休。”他朝朝在山间等候,不期今日到了。```
- **注释**:这里提到的“红光”指的是妖怪出现的神奇现象,“真个是个妖精”表明了其真实的身份和特征;“他数年前...”,表明该妖精已经等待多年;“不期今日到了”,表示意外地再次出现,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有眼力的...”暗示这个妖精善于伪装或变化,能够巧妙地隐藏自己。
### 第三句
他在那半空里,正然观看,只见三个徒弟,把唐僧围护在马上,各各准备。这精灵夸赞不尽道:“好和尚!我才看着一个白面胖和尚骑了马,真是那唐朝圣僧,却怎么被三个丑和尚护持住了!一个个伸拳敛袖,各执兵器,似乎要与人打的一般。噫!不知是那个有眼力的,想应认得我了,似此模样,莫想得那唐僧的肉吃。”沉吟半晌,以心问心的自家商量道:“若要倚势而擒,莫能得近;或者以善迷他,却到得手。但哄得他心迷惑,待我在善内生机,断然拿了。且下去戏他一戏。”好妖怪,即散红光,按云头落下,去那山坡里,摇身一变,变作七岁顽童,赤条条的,身上无衣,将麻绳捆了手足,高吊在那松树梢头,口口声声,只叫“救人!救人!””`
- 注释:妖怪在高空中观察着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他称赞孙悟空为好的和尚,因为他看到悟空骑着白马,但他也被三个相貌平凡的徒弟保护着。妖怪沉思片刻决定用计,假装被孙悟空所吸引,并试图引诱孙悟空落入自己的陷阱,最终将其拿下。妖怪在行动之前先散布红光作为掩护。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妖精如何利用智慧和策略来接近唐僧师徒,并通过一系列动作和对话展示了他的计谋。诗中不仅描写了妖怪的心理活动,也揭示了其外表与内心的巨大差异。通过这样的对比与心理刻画,使整个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同时也展现了主角们的智慧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