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道:“我也不用着风云雷电,只是要些雨水灭火。”龙王道:
“大圣不用风云雷电,但我一人也不能助力,着舍弟们同助大圣一功如何?”行者道:“令弟何在?”龙王道:“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闰、西海龙王敖顺。”行者笑道:“我若再游过三海,不如上界去求玉帝旨意了。”龙王道:“不消大圣去,只我这里撞动铁鼓金钟,他自顷刻而至。”行者闻其言道:“老龙王,快撞钟鼓。”
须臾间,三海龙王拥至,问:“大哥,有何事命弟等?”敖广道:“孙大圣在这里借雨助力降妖。”三弟即引进见毕,行者备言借水之事,众神个个欢从,即点起鲨鱼骁勇为前部,-痴口大作先锋。鲤元帅翻波跳浪,-提督吐雾喷风。鲭太尉东方打哨,-都司西路催征。红眼马郎南面舞,黑甲将军北下冲-把总中军掌号,五方兵处处英雄。纵横机巧鼋枢密,妙算玄微龟相分。有谋有智鼍丞相,多变多能鳖总戎。横行蟹士轮长剑,直跳虾婆扯硬弓。鲇外郎查明文簿,点龙兵出离波中。
这首诗是《西游记》第四十一回中的一部分,主要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遇到困难,孙悟空请来南海、北海和西海三位龙王帮忙灭火的故事。下面是诗句翻译、译文、注释和赏析。
诗句
行者道:“我也不用着风云雷电,只是要些雨水灭火。”
龙王道:“大圣不用风云雷电,但我一人也不能助力,着舍弟们同助大圣一功如何?”
行者道:“令弟何在?”
龙王道:“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闰、西海龙王敖顺。”
行者笑道:“我若再游过三海,不如上界去求玉帝旨意了。”
龙王道:“不消大圣去,只我这里撞动铁鼓金钟,他自顷刻而至。”
行者闻其言道:“老龙王,快撞钟鼓。”
须臾间,三海龙王拥至,问:“大哥,有何事命弟等?”
敖广道:“孙大圣在这里借雨助力降妖。”
三弟即引进见毕,行者备言借水之事,众神个个欢从,即点起鲨鱼骁勇为前部,-痴口大作先锋。鲤元帅翻波跳浪,-提督吐雾喷风。鲭太尉东方打哨,-都司西路催征。红眼马郎南面舞,黑甲将军北下冲-把总中军掌号,五方兵处处英雄。纵横机巧鼋枢密,妙算玄微龟相分。有谋有智鼍丞相,多变多能鳖总戎。横行蟹士轮长剑,直跳虾婆扯硬弓。鲇外郎查明文簿,点龙兵出离波中。
译文
- 孙悟空说,他不需要风云雷电这样的自然力量,只需要一些雨水就能灭火。(这里强调了孙悟空的自信与智慧)
- 龙王回答,他们三位龙王不能单独行动,但可以和孙悟空一起帮助他完成任务。(展示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 孙悟空问道,他的三位弟弟在哪里?(表现出他对龙王团队的重视)
- 龙王回答,他的三个兄弟分别住在南海、北海和西海。(揭示了他们的地理位置)
- 孙悟空笑着回答说,如果他能再次穿越三海,还不如直接请求玉帝的帮助。(显示出他的谦虚与谨慎)
- 龙王说,他不需要孙悟空亲自去求助,只要他在三海之间敲响铁鼓金钟,神仙们就会立刻赶到。(展现了他的智慧与能力)
- 听到龙王的话,孙悟空立即催促龙王敲响钟鼓。(表达了他对即将到来的援助的期待)
- 很快,三位龙王赶到现场,询问孙悟空有什么需要他们帮忙的事情。(体现了他们对孙悟空的关心与支持)
- 敖广告诉他们,孙悟空正在请求雨水来帮助降妖。(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
- 敖顺和其他两位龙王随后介绍了他们的队伍,并准备协助孙悟空。(展现了他们的忠诚与决心)
- 他们点起了鲨鱼作为前锋,鲤鱼元帅翻波跳浪,鲭将军在东方打哨,黑甲将军向西北方催征。红眼马郎在南方跳舞,黑甲将军向北冲锋,把总在中军掌号,五方军队到处都有英雄。纵横机巧的鼋枢密和妙算玄微的龟相分,有谋略有智慧的鼍丞相和多变多能的鳖总戎。横行蟹士轮流挥舞长剑,直跳虾婆拉弓射箭。鲇外郎查明文簿,点起龙兵离开波浪中。(展示了他们的英勇与战斗力)
注释
- 行者:指唐僧的弟子孙悟空。
- 龙王:指南海、北海、西海的三位龙王。
- 敖钦:南海龙王,名字简称“敖”。
- 敖闰:北海龙王,名字简称“敖”。
- 敖顺:西海龙王,名字简称“敖”。
- 龙母:龙族的母亲或女王。
- 铁鼓金钟:传说中的乐器名,用于召集军队或发出命令。
- 鲨:一种凶猛的鱼类,这里可能用来象征勇猛的士兵。
- 鼍: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型爬行动物,这里用来象征智慧和计谋。
- 鳖: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型爬行动物,这里用来象征强大的军事力量。
- 文簿:记录文件或账目的工具。
- 把总:清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一支军队的指挥。
- 虾婆:古代传说中一种生活在水下的生物,这里用来象征灵活的战斗技巧。
- 鲇外郎:可能是一个虚构的角色名,用于说明文中的一些细节。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壮观的场景:三位龙王为了帮助孙悟空降妖而聚集在一起,共同作战。其中,孙悟空的智慧和力量得到了充分展现,而三位龙王的团结和勇敢则凸显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勇气。整首诗充满了奇幻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神秘而又神奇的世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