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僧道:“你置下仇了,恐他害我师父。你须快去快来。”行者道:“我来得快,只消顿饭时,就回来矣。”

好大圣,说话间躲离了沙僧,纵筋斗云,径投南海。在那半空里,那消半个时辰,望见普陀山景。须臾按下云头,直至落伽崖上,端肃正行,只见二十四路诸天迎着道:“大圣,那里去?”

行者作礼毕,道:“要见菩萨。”诸天道:“少停,容通报。”时有鬼子母诸天来潮音洞外报道:“菩萨得知,孙悟空特来参见。”菩萨闻报,即命进去。大圣敛衣皈命,捉定步,径入里边,见菩萨倒身下拜。菩萨道:“悟空,你不领金蝉子西方求经去,却来此何干?”行者道:“上告菩萨,弟子保护唐僧前行,至一方,乃号山枯松涧火云洞。有一个红孩儿妖精,唤作圣婴大王,把我师父摄去,是弟子与猪悟能等寻至门前,与他交战。他放出三昧火来,我等不能取胜,救不出师父。急上东洋大海,请到四海龙王,施雨水,又不能胜火,把弟子都熏坏了,几乎丧了残生。”菩萨道:“既他是三昧火,神通广大,怎么去请龙王,不来请我?”

这首诗出自《西游记》第四十二回,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遇到了火云洞的红孩儿这一妖怪的故事。以下是对诗的逐句释义:

  • “沙僧道:“你置下仇了,恐他害我师父。你须快去快来。””
    注释:沙僧担心红孩会伤害唐僧,因此催促孙悟空赶紧去找观音菩萨救出他师父。

  • “行者道:“我来得快,只消顿饭时,就回来矣。””
    注释:孙悟空自信自己速度很快,只需要吃个饭的时间,就可以回到师傅身边。

  • “好大圣,说话间躲离了沙僧,纵筋斗云,径投南海。”
    注释:孙悟空迅速离开,使用筋斗云直飞南海。

  • “在那半空里,那消半个时辰,望见普陀山景。”
    注释:孙悟空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看到了普陀山。

  • “须臾按下云头,直至落伽崖上,端肃正行,只见二十四路诸天迎着道:‘大圣,那里去?’”
    注释:孙悟空刚一落地,就有二十四路诸天迎接他,询问他的目的地。

  • “行者作礼毕,道:‘要见菩萨。’”
    注释:孙悟空向诸天行礼后,表达了自己的请求——想要见观音菩萨。

  • “菩萨闻报,即命进去。”
    注释:观音菩萨得知此事,立即让孙悟空进入她的法堂。

  • “大圣敛衣皈命,捉定步,径入里边,见菩萨倒身下拜。”
    注释:孙悟空收起衣服,恭敬地跪下,向菩萨行了拜礼。

  • “菩萨道:‘悟空,你不领金蝉子西方求经去,却来此何干?’”
    注释:观音菩萨问道,孙悟空为何不来取经而是来到这里。

  • “行者道:‘上告菩萨,弟子保护唐僧前行,至一方,乃号山枯松涧火云洞。有一个红孩儿妖精,唤作圣婴大王,把我师父摄去,是弟子与猪悟能等寻至门前,与他交战。他放出三昧火来,我等不能取胜,救不出师父。急上东洋大海,请到四海龙王,施雨水,又不能胜火,把弟子都熏坏了,几乎丧了残生。’”
    注释:孙悟空解释了自己来此的原因,以及他在与红孩儿战斗和求助过程中的遭遇。

  • “菩萨道:‘既他是三昧火,神通广大,怎么去请龙王,不来请我?’”
    注释:观音菩萨问孙悟空为什么没有请她来对付红孩儿,因为她也有强大的能力。

赏析:这首诗通过孙悟空的视角展现了唐僧师徒四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勇敢,同时也揭示了观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孙悟空不畏艰难,勇敢地保护师傅,最终成功解除了危机。而观音菩萨的智慧和慈悲也帮助孙悟空解决了问题,体现了佛法的力量。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英雄主义和佛教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