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求经脱障向西游,无数名山不尽休。兔走乌飞催昼夜,鸟啼花落自春秋。微尘眼底三千界,锡杖头边四百州。宿水餐风登紫陌,未期何日是回头。话说唐三藏幸亏龙子降妖,黑水河神开路,师徒们过了黑水河,找大路一直西来。真个是迎风冒雪,戴月披星,行彀多时,又值早春天气,但见三阳转运,万物生辉。三阳转运,满天明媚开图画;万物生辉,遍地芳菲设绣茵。梅残数点雪,麦涨一川云。渐开冰解山泉溜,尽放萌芽没烧痕。正是那太昊乘震,勾芒御辰,花香风气暖,云淡日光新。道旁杨柳舒青眼,膏雨滋生万象春。师徒们在路上游观景色,缓马而行,忽听得一声吆喝,好便似千万人呐喊之声。唐三藏心中害怕,兜住马不能前进,急回头道:悟空,是那里这等响振?”八戒道:“好一似地裂山崩。”沙僧道:“也就如雷声霹雳。”三藏道:“还是人喊马嘶。”孙行者笑道:“你们都猜不着,且住,待老孙看是何如。”
诗曰:求经脱障向西游,无数名山不尽休。
兔走乌飞催昼夜,鸟啼花落自春秋。
微尘眼底三千界,锡杖头边四百州。
宿水餐风登紫陌,未期何日是回头。
译文:
唐僧师徒西行求经,途中穿越无数名山大川,不断前行。
日夜交替,日月如梭,他们历经风雨,不畏艰险。
眼前景象万千,仿佛置身于三千世界的微尘之中;手中锡杖指引着方向,历经四百州的风尘。
沿途风餐露宿,攀登紫陌之路,期待何时能返回故乡。
注释:
- 求经脱障:指为了寻求佛教真经而解除障碍。
- 无数名山不尽休:形容山路遥远,山峦连绵不绝。
- 兔走乌飞:比喻时间过得飞快。
- 鸟啼花落:形容春天的景色美丽动人。
- 微尘眼底:比喻眼中所见尽是美景。
- 锡杖头边:手持锡杖(一种法器),象征着佛法。
- 宿水餐风:形容旅途艰辛,只能以水为食、以风为伴。
- 登紫陌:指登上了通往京城或目的地的道路。
- 未期何日是回头:表达了对未来归途的期盼和不确定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僧师徒在西行路上的艰难历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旅途艰辛的感慨。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师徒们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精神。同时,通过对时间的流逝和四季变换的描绘,表现了旅途中的忙碌与繁忙。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