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子第二指,就要布云。”那推云童子、布雾郎君道:“就布云!

就布云!”“棍子第三指,就要雷鸣电灼。”那雷公、电母道:“奉承!奉承!”“棍子第四指,就要下雨。”那龙王道:“遵命!遵命!”

“棍子第五指,就要大日晴天,却莫违误。”吩咐已毕,遂按下云头,把毫毛一抖,收上身来。那些人肉眼凡胎,那里晓得?行者遂在旁边高叫道:“先生请了,四声令牌俱已响毕,更没有风云雷雨,该让我了。”那道士无奈,不敢久占,只得下了台让他,努着嘴,径往楼上见驾。行者道:“等我跟他去,看他说些甚的。”

只听得那国王问道:“寡人这里洗耳诚听,你那里四声令响,不见风雨,何也?”道士云:“今日龙神都不在家。”行者厉声道:

“陛下,龙神俱在家,只是这国师法不灵,请他不来。等和尚请来你看。”国王道:“即去登坛,寡人还在此候雨。”行者得旨,急怞身到坛所,扯着唐僧道:“师父请上台。”唐僧道:“徒弟,我却不会祈雨。”八戒笑道:“他害你了,若还没雨,拿上柴蓬,一把火了帐!”行者道:“你不会求雨,好的会念经,等我助你。”那长老才举步登坛,到上面端然坐下,定性归神,默念那《密多心经》。正坐处,忽见一员官,飞马来问:“那和尚,怎么不打令牌,不烧符檄?”行者高声答道:“不用!不用!我们是静功祈祷。”

诗句:

  1. 棍子第二指,就要布云。
    译文:“使用棍子的第二指,将会布起云彩。”
    注释:这里的“棍子”指的是孙悟空手中的如意金箍棒,而“第二指”则是一种比喻用法,表示某种特定的动作或方法。

  2. 那推云童子、布雾郎君道:“就布云!”
    译文:“那推云童子和布雾郎君说:‘那就布云吧!’”
    注释:推云童子和布雾郎君是神话中的神祇,这里可能指的是他们施展魔法让云彩出现的场景。

  3. 棍子第三指,就要雷鸣电灼。
    译文:“使用棍子的第三指,将会引发雷鸣和电击。”
    注释:同样地,这里的“棍子”指的是孙悟空手中的如意金箍棒,而“第三指”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代表了一种强大的力量或手段。

  4. 那雷公、电母道:“奉承!奉承!”
    译文:“那雷公和电母笑道:‘真是恭维您啊!’”
    注释:雷公和电母是神话中的神灵,这里可能是在表达他们对孙悟空的赞赏和奉承。

  5. 棍子第四指,就要下雨。
    译文:“使用棍子的第四指,将会带来雨水。”
    注释:这句话与前文的“棍子第三指”形成了呼应,进一步强调了孙悟空的力量和威猛。

  6. 那龙王道:“遵命!遵命!”
    译文:“那龙王应道:‘遵命!遵命!’”
    注释:龙王是神话中的重要角色,这里可能是在描述龙王对孙悟空的命令的服从和尊敬。

  7. “棍子第五指,就要大日晴天,却莫违误。”
    译文:“用棍子的第五指,将会带来晴空万里,但不要违反。”
    注释:大日晴天是指晴朗的天空,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一种理想的景象,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违反自然的规律。

  8. 吩咐已毕,遂按下云头,把毫毛一抖,收上身来。那些人肉眼凡胎,那里晓得?
    译文:“吩咐完毕,于是按下云头,抖了抖毫毛,重新回到人间。”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孙悟空返回人间的场景,以及他对凡人的看法。

  9. 行者道:“先生请了,四声令牌俱已响毕,更没有风云雷雨,该让我了。”
    译文:“行者说道:‘先生,四声令牌都已经响起来了,却没有风云雷雨,应该轮到我了。’”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孙悟空对自然现象的控制能力和自信。

  10. 那道士无奈,不敢久占,只得下了台让他,努着嘴,径往楼上见驾。
    译文:“道士无奈,不敢再占用下去,只得离开了。”
    注释:这句话描绘了道士面对孙悟空的态度和行为。

  11. 行者道:“等我跟他去,看他说些甚的。”
    译文:“行者说道:‘我要跟着他去看看他会说些什么。’”
    注释:这句话展示了孙悟空对道士话语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只听得那国王问道:“寡人这里洗耳诚听,你那里四声令响,不见风雨,何也?”
    译文:“只听那国王问道:‘我在这里诚心倾听,但你那边四声令牌都响起来了,却没有风风雨雨,这是怎么回事呢?’”
    注释:这里的对话展现了国王对孙悟空的好奇和疑惑。

  13. 道士云:“今日龙神都不在家。”
    译文:“道士说:‘今天的龙神都不在这里。’”
    注释:这句话揭示了道士关于天气变化的神秘解释。

  14. 行者厉声道:
    译文:“行者厉声喝道:‘陛下,龙神都在家,只是这国师法不灵,请他不来。等和尚请来你看。’”
    注释:这句话体现了孙悟空对于权威的挑战和对自己能力的自信。

  15. 国王道:“即去登坛,寡人还在此候雨。”
    译文:“国王说道:‘那就去坛顶等候,我还在这里等着下雨。’”
    注释:这句话展现了国王对孙悟空行为的尊重和期待。

  16. 行者得旨,急怞身到坛所,扯着唐僧道:“师父请上台。”
    译文:“获得命令后,孙悟空迅速来到坛顶,拉着唐僧说:‘师父,请上台来吧。’”
    注释:这里的动作描写展现了孙悟空对责任和任务的重视。

  17. 唐僧道:“徒弟,我却不会祈雨。”
    译文:“唐僧说道:‘徒弟,我并不会祈祷降雨。’”
    注释:这句话反映了唐僧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认识。

  18. 八戒笑道:“他害你了,若还没雨,拿上柴蓬,一把火了帐!”
    译文:“猪八戒笑道:‘他要是害了你,如果还不下雨,那就用柴草点燃帐篷吧!’”
    注释:这句话展现了猪八戒的幽默和对困境的处理方式。

  19. 行者道:“你不会求雨,好的会念经,等我助你。”
    译文:“行者说:‘你不会祈求降雨,我可以朗诵经文帮助你。’”
    注释:这句话体现了孙悟空的乐于助人和智慧。

  20. 那长老才举步登坛,到上面端然坐下,定性归神,默念那《密多心经》。
    译文:“那位长老才开始登上坛顶,坐在上面定下心神,默念那《心经》。”
    注释:这句话描绘了仪式的进行和长老的专注状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