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得个三藏跌足报怨,急忙上前来解,那里便解得开?三个人在那里吆喝之声不绝,却早惊动了魔头也。

话说那座楼房果是妖精点化的,终日在此拿人。他在洞里正坐,忽闻得怨恨之声,急出门来看,果见捆住几个人了。妖魔即唤小妖,同到那厢,收了楼台房屋之形,把唐僧搀住,牵了白马,挑了行李,将八戒沙僧一齐捉到洞里。老妖魔登台高坐,众小妖把唐僧推近台边,跪伏于地。妖魔问道:“你是那方和尚?

怎么这般胆大,白日里偷盗我的衣服?”三藏滴泪告曰:“贫僧是东土大唐钦差往西天取经的,因腹中饥馁,着大徒弟去化斋未回,不曾依得他的言语,误撞仙庭避风。不期我这两个徒弟爱小,拿出这衣物,贫僧决不敢坏心,当教送还本处。他不听吾言,要穿此晤晤脊背,不料中了大王机会,把贫僧拿来。万望慈悯,留我残生,求取真经,永注大王恩情,回东土千古传扬也!”

诗句:慌得个三藏跌足报怨,急忙上前来解,那里便解得开?三个人在那里吆喝之声不绝,却早惊动了魔头也。
译文:慌张的唐僧跌脚抱怨,急忙上前解救,但是怎么也解不开。三人在大声喊叫,惊动了妖怪。

注释:1. 慌得个三藏(慌得):形容非常慌张,这里指唐僧因为情况紧急而感到十分恐慌。

  1. 跌足(报怨):形容因事情不顺或遇到困难而跺脚表示不满或烦恼。
  2. 急忙上前来解:形容唐僧急于想要解救自己被缚的人。
  3. 那里便解得开:说明唐僧虽然急切想要解开绑缚,但无论如何也解不开。
  4. 吆喝之声不绝:形容喊叫声连连不断,声音大而持久。
  5. 惊动了魔头也:指由于喊叫的声音惊动了妖怪。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紧张的场景,通过唐僧、孙悟空和猪八戒的遭遇来表现唐僧在取经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和挑战。诗中通过唐僧的慌乱、孙悟空的机智和猪八戒的贪欲,展示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在面临困境时的不同态度和反应。这首诗通过对唐僧、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刻画,生动地展现了取经路上的种种困难和考验,以及他们之间团结一致、共同克服困难的可贵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