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玉皇天尊闻奏,即忙降旨可韩司知道:“既如悟空所奏,可随查诸天星斗,各宿神王,有无思凡下界,随即复奏施行以闻。”可韩丈人真君领旨,当时即同大圣去查。先查了四天门门上神王官吏;次查了三微垣垣中大小群真;又查了雷霆官将陶张辛邓,苟毕庞刘;最后才查三十三天,天天自在;又查二十八宿:东七宿角亢氏房参尾箕,西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南七宿,北七宿,宿宿安宁;又查了太阳太陰,水火木金土七政;罗-计都-孛四余。满天星斗,并无思凡下界。行者道:“既是如此,我老孙也不消上那灵霄宝殿,打搅玉皇大帝,深为不便。你自回旨去罢,我只在此等你回话便了。”那可韩丈人真君依命。

孙行者等候良久,作诗纪兴曰:“风清云霁乐升平,神静星明显瑞祯。河汉安宁天地泰,五方八极偃戈旌。”

诗句

  1. 风清云霁乐升平:风和云散,天空晴朗,带来和平与宁静。
  2. 神静星明显瑞祯:神灵安宁,星光璀璨,显现吉祥的征兆。
  3. 河汉安宁天地泰:银河平静,天地和谐,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4. 五方八极偃戈旌:四面八方,放下武器,象征着和平与秩序。
  5. 作诗纪兴曰:创作诗歌以记录这一美好景象。

译文

  1. 风和云散,天空晴朗,带来和平与宁静。
  2. 神灵安宁,星光璀璨,显现吉祥的征兆。
  3. 银河平静,天地和谐,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4. 四面八方,放下武器,象征着和平与秩序。
  5. 我创作了一首诗来记录这一美好景象。

注释

  • 玉皇天尊:指玉皇大帝,是道教中的天界统治者。
  • 可韩司:可韩真君,可能是负责天界的某个职位。
  • 诸天星斗:天上所有的星星和星宿。
  • 各宿神王:天上各个星宿中的神灵。
  • 思凡下界:指神仙或神灵私自离开天界,降临人间。
  • 三十三天:道教中对天界的划分之一,包括三清、四御等天宫。
  • 二十八宿: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空划分为二十八个区域,每个区域有相应的星宿。
  • 太阳太陰、水火木金土七政:指古代天文学中的七颗行星,分别代表不同的属性和力量。
  • 罗-计都-孛四余:可能是指古代星图中的四种基本图形,用于描述星象。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天空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和平与秩序的赞美。诗人运用了丰富的天文知识,如“诸天星斗”,“三十三天”等,展现了对天界结构的了解。同时,诗中使用了“神静星明”等词汇,表达了一种祥和而神圣的氛围。最后一句“作诗纪兴曰”表明了诗人的创作目的,即通过诗歌来记录这种美好的自然景象。整首诗既体现了诗人的才华和见识,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