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沙僧在半空里,行经三昼夜,方到了东洋大海,忽闻波浪之声,低头观看,真个是黑雾涨天陰气盛,沧溟衔日晓光寒。
他也无心观玩,望仙山渡过瀛洲,向东方直抵花果山界。乘海风,踏水势,又多时,却望见高峰排戟,峻壁悬屏,即至峰头,按云找路下山,寻水帘洞。步近前,只听得一派喧声,见那山中无数猴精,滔滔乱嚷。沙僧又近前仔细再看,原来是孙行者高坐石台之上,双手扯着一张纸,朗朗的念道:“东土大唐王皇帝李,驾前敕命御弟圣僧陈玄奘法师,上西方天竺国娑婆灵山大雷音寺专拜如来佛祖求经。朕因促病侵身,魂游地府,幸有阳数臻长,感冥君放送回生,广陈善会,修建度亡道场。盛蒙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度幽亡超脱,特着法师玄奘,远历千山,询求经偈。倘过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施行。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自别大国以来,经度诸邦,中途收得大徒弟孙悟空行者,二徒弟猪悟能八戒,三徒弟沙悟净和尚。”念了从头又念。沙僧听得是通关文牒,止不住近前厉声高叫:“师兄,师父的关文你念他怎的?”
诗句
- 那沙僧在半空里,行经三昼夜,方到了东洋大海,忽闻波浪之声。
- 真个是黑雾涨天阴气盛,沧溟衔日晓光寒。
- 他也无心观玩,望仙山渡过瀛洲,向东方直抵花果山界。
- 乘海风,踏水势,又多时,却望见高峰排戟,峻壁悬屏,即至峰头,按云找路下山,寻水帘洞。
- 步近前,只听得一派喧声,见那山中无数猴精,滔滔乱嚷。
- 沙僧又近前仔细再看,原来是孙行者高坐石台之上,双手扯着一张纸,朗朗的念道。
- 东土大唐王皇帝李,驾前敕命御弟圣僧陈玄奘法师,上西方天竺国娑婆灵山大雷音寺专拜如来佛祖求经。
- 朕因促病侵身,魂游地府,幸有阳数臻长,感冥君放送回生,广陈善会,修建度亡道场。
- 盛蒙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度幽亡超脱。
译文与注释
第1-7句
- 诗句解读:叙述了孙悟空从西天取经归来后的故事。
- 关键词汇:
- “那沙僧” - 指唐僧的徒弟之一,沙悟净
- “半空里” - 描述沙悟净飞行的状态
- “三昼夜” - 表示时间之长
- “黑雾涨天阴气盛” - 描绘东洋大海的阴暗景象
- “沧溟衔日晓光寒” - 描写太阳被乌云遮挡的情景
- 赏析: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神秘而紧张的氛围,预示着接下来将发生的重要事件。
第8-10句
- 诗句解读:描述了孙悟空返回花果山后的情景。
- 关键词汇:
- “孙行者” - 孙悟空
- “石台” - 指花果山的一块岩石平台
- “关文” - 通关文牒,一种官方文书
- 赏析:这部分描绘了孙悟空的回归及他念诵的通关文牒,展现了他的威严和地位。
第11-15句
- 诗句解读:描绘了孙悟空在花果山上的场景。
- 关键词汇:
- “高峰排戟” - 描述山峰如同排列的戟一般险峻壮观
- “峻壁悬屏” - 形容山峰上的悬崖壁如同悬挂的屏风一样高耸入云
- “按云找路下山寻水帘洞” - 描述孙悟空根据云彩寻找水帘洞的过程
- 赏析:此句通过丰富的形容词和比喻,生动地勾勒出花果山的自然景观和孙悟空的行动力。
第16句
- 诗句解读:描述了孙悟空在花果山中的发现。
- 关键词汇:
- “猴精” - 指孙悟空的花果山中的同门师兄弟
- 赏析:揭示了花果山内部的生活状态和孙悟空与其他师兄弟们的关系。
第17-18句
- 诗句解读:描绘了孙悟空念诵文牒的情景。
- 关键词汇:
- “玄奘法师” - 唐僧的法号,这里指代唐僧本人
- “大雷音寺” - 佛教圣地之一,位于印度
- “求经” - 表明孙悟空此行的目的
- 赏析:这部分描绘了孙悟空为完成取经任务而进行的庄严仪式,体现了其对佛法的虔诚追求。
总结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孙悟空从西天取得真经归途中的一系列经历,以及他在花果山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动作的精细刻画,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角色之间的情感变化和故事情节的进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