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且不说这家子供奉唐僧加倍,却说那行者霎时径到翠云山,按住祥光,正自找寻洞口,忽然闻得丁丁之声,乃是山林内一个樵夫伐木。行者即趋步至前,又闻得他道:“云际依依认旧林,断崖荒草路难寻。西山望见朝来雨,南涧归时渡处深。”行者近前作礼道:“樵哥,问讯了。”那樵子撇了柯斧,答礼道:“长老何往?”行者道:“敢问樵哥,这可是翠云山?”樵子道:“正是。”行者道:“有个铁扇仙的芭蕉洞,在何处?”樵子笑道:“这芭蕉洞虽有,却无个铁扇仙,只有个铁扇公主,又名罗刹女。”
诗句:
1 “他要甚礼物?”
- 注释:询问对方需要什么礼物。
- 赏析:对话开始,通过询问对方需要什么礼物,为接下来的故事情节铺垫。
- “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
- 注释:描述老者准备的礼品。
- 赏析:通过列举各种礼品,展示了老者对唐僧的尊敬和心意。
- “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
- 注释:说明唐僧所要前往的地点以及该地的特色。
- 赏析:通过地理位置的介绍,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 “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
- 注释:提醒唐僧出行需要注意安全,并强调路途艰险。
- 赏析:通过提醒和强调,表达了对唐僧旅途安全的关切。
- “不用不用,我去也!”
- 注释:表示孙悟空决定自己去完成任务。
- 赏析:体现了孙悟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性格特点。
- “且不说这家子供奉唐僧加倍,却说那行者霎时径到翠云山。”
- 注释:引出下文的故事。
- 赏析:通过对比前后文的内容,为读者呈现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 “按住祥光,正自找寻洞口。”
- 注释:形容孙悟空动作迅速且专注。
- 赏析:通过对孙悟空动作的描绘,展现了孙悟空的聪明才智。
- “忽然闻得丁丁之声,乃是山林内一个樵夫伐木。”
- 注释:听到声音。
- 赏析:运用拟声词,形象地描绘了山林中的声响,增添了画面感。
- “行者即趋步至前作礼道:‘樵哥,问讯了。’”
- 注释:向樵夫问候。
- 赏析:通过对话,展示了孙悟空和樵夫之间的友好关系。
- “那樵子撇了柯斧,答礼道:“长老何往?””
- 注释:樵夫回应孙悟空的问候。
- 赏析:通过对话,展现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 “敢问樵哥,这可是翠云山?”
- 注释:再次询问樵夫是否知道这个地方。
- 赏析:通过重复提问,增加了对话的紧张感和悬念。
- “这芭蕉洞虽有,却无个铁扇仙,只有个铁扇公主,又名罗刹女。”
- 注释:解释芭蕉洞的主人。
- 赏析:通过解释,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背景信息。
译文:
他想要什么礼物?
四只猪四只羊,鲜花红艳外层裹内,异香扑鼻的水果,鲜美可口的美酒,诚心诚意去祭拜,拜到了仙山求他出洞来,现在要去拜访他并取回扇子。
那山坐落何处?唤作什么地名?有多少里路程?我要去问问他。
那山在西南方,名字叫做翠云山。山中有一座仙洞叫做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返要走一个月,总共一千四百五六十里。
孙悟空笑道:“不要紧,我这就去了。”那老者道:“别停歇了,先喝杯茶吃口饭,准备些干粮吧,至少需要两个人同行。这条路上没有人家,又有很多狼虎出没,不是一两天能走完的,不要当儿戏。”孙悟空笑道:“不忙不忙,我自己去!”说完就消失不见了。那老者十分慌张地说道:“爷爷啊!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再说那家子供奉唐僧加倍,却说那悟空立刻来到了翠云山,稳住了祥光,正在寻找洞口,突然听到了丁丁的声音,那是山林里的一个樵夫砍柴的声音。猴子便快步走了过去,又听到了他说道:“云际依依认旧林,断崖荒草路难寻。西山望见朝来雨,南涧归时渡处深。”猴子走近前去行礼问道:“樵哥,你问讯了!”那樵夫撇下斧头,回礼说:“长老去哪里?”猴子说:“敢问樵哥,这可是翠云山?”樵夫笑道:“这芭蕉洞虽然存在,却没有个铁扇仙,只有个铁扇公主,又名罗刹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