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自湖中为活,傍崖作窟权居。盖因日久得身舒,官受横行介士。

踏草拖泥落索,从来未习行仪。不知法度冒王威,伏望尊慈恕罪!”

座上众精闻言,都拱身对老龙作礼道:“蟹介士初入瑶宫,不知王礼,望尊公饶他去罢。”老龙称谢了。众精即教:“放了那厮,且记打,外面伺候。”大圣应了一声,往外逃命,径至牌楼之下,心中暗想道:“这牛王在此贪杯,那里等得他散?就是散了,也不肯借扇与我。不如偷了他的金睛兽,变做牛魔王,去哄那罗刹女,骗他扇子,送我师父过山为妙。”

好大圣,即现本象,将金睛兽解了缰绳,扑一把跨上雕鞍,径直骑出水底。到于潭外,将身变作牛王模样,打着兽,纵着云,不多时,已至翠云山芭蕉洞口,叫声:“开门!”那洞门里有两个女童,闻得声音开了门,看见是牛魔王嘴脸,即入报:“奶奶,爷爷来家了。”那罗刹听言,忙整云鬟,急移莲步,出门迎接。这大圣下雕鞍,牵进金睛兽;弄大胆,诓骗女佳人。罗刹女肉眼,认他不出,即携手而入。着丫鬟设座看茶,一家子见是主公,无不敬谨。须臾间,叙及寒温。“牛王”道:“夫人久阔。”罗刹道:“大王万福。”又云:“大王宠幸新婚,抛撇奴家,今日是那阵风儿吹你来的?’大圣笑道:“非敢抛撇,只因玉面公主招后,家事繁冗,朋友多顾,是以稽留在外,却也又治得一个家当了。”又道:“近闻悟空那厮保唐僧,将近火焰山界,恐他来问你借扇子。我恨那厮害子之仇未报,但来时,可差人报我,等我拿他,分尸万段,以雪我夫妻之恨。”罗刹闻言,滴泪告道:“大王,常言说,男儿无妇财无主,女子无夫身无主。我的性命,险些儿不着这猢狲害了!”大圣听得,故意发怒骂道:“那泼猴几时过去了?”罗刹道:“还未去,昨日到我这里借扇子,我因他害孩儿之故,披挂了轮宝剑出门,就砍那猢狲。他忍着疼,叫我做嫂嫂,说大王曾与他结义。”大圣道:“是五百年前曾拜为七兄弟。”罗刹道:“被我骂也不敢回言,砍也不敢动手,后被我一扇子扇去。不知在那里寻得个定风法儿,今早又在门外叫唤。是我又使扇扇,莫想得动。急轮剑砍时,他就不让我了。我怕他棒重,就走入洞里,紧关上门。不知他又从何处,钻在我肚腹之内,险被他害了性命!是我叫他几声叔叔,将扇与他去也。”大圣又假意捶胸道:“可惜,可惜!夫人错了,怎么就把这宝贝与那猢狲?恼杀我也!”罗刹笑道:“大王息怒。与他的是假扇,但哄他去了。”大圣问:“真扇在于何处?”罗刹道:“放心,放心!我收着哩。”叫丫鬟整酒接风贺喜,遂擎杯奉上道:“大王,燕尔新婚,千万莫忘结发,且吃一杯乡中之水。”大圣不敢不接,只得笑吟吟,举觞在手道:“夫人先饱,我因图治外产,久别夫人,早晚蒙护守家门,权为酬谢。”罗刹复接杯斟起,递与大王道:“自古道,妻者齐也,夫乃养身之父,讲什么谢。”两人谦谦讲讲,方才坐下巡酒。大圣不敢破荤,只吃几个果子,与他言言语语。

生自湖中为活,傍崖作窟权居。盖因日久得身舒,官受横行介士。
踏草拖泥落索,从来未习行仪。不知法度冒王威,伏望尊慈恕罪!”

注释:

  1. 生自湖中为活: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人原本是生活在湖水中的一个生物,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可能是为了生存),在岸上找到了一个可以居住的地方,也就是这个洞穴。
  2. 傍崖作窟权居:意思是这个人在山崖下找到一个可以暂时居住的地方,用石头搭建了一个洞穴,作为自己的临时住所。
  3. 盖因日久得身舒:这句话的意思是,可能是因为长时间没有食物或者水,这个人的身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放松,所以能够在这个洞穴中生存下来。
  4. 官受横行介士: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这个人在岸上的地位很高,受到其他人的尊敬;另一种是这个人在岸上的行为过于嚣张,引起了别人的不满。
  5. 踏草拖泥落索: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人在岸上行走时,不小心踩到了一些草,或者拖着泥土,显得非常狼狈。
  6. 从来未习行仪: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人从来没有学过如何走路或者其他礼仪,所以表现得有些不自在。
  7. 不知法度冒王威: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人不知道规矩和法律,甚至冒犯了君王的威严。
  8. 伏望尊慈恕罪!”: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对方能原谅他的无礼行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岸上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与罗刹女之间的交流。诗人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如官员的傲慢、百姓的困苦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