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圣却才解下唐僧、八戒、沙僧。那呆子吊了几日,饿得慌了,且不谢大圣,却就虾着腰,跑到厨房寻饭吃。原来那怪正安排了午饭,因行者索战,还未得吃。这呆子看见,即吃了半锅,却拿出两钵头叫师父、师弟们各吃了两碗,然后才谢了行者。问及妖怪原由,行者把先请祖师龟、蛇,后请大圣借太子,并弥勒收降之事,细陈了一遍。三藏闻言,谢之不尽,顶礼了诸天,道:“徒弟,这些神圣,困于何所?”行者道:“昨日日值功曹对老孙说,都在地窖之内。”叫:“八戒,我与你去解脱他等。”

那呆子得食力壮,抖擞精神,寻着他的钉钯,即同大圣到后面,打开地窖,将众等解了绳,请出珍楼之下。三藏披了袈裟,朝上一一拜谢。这大圣才送五龙二将回武当,送小张太子与四将回宾城,后送二十八宿归天府,发放揭谛伽蓝各回境。师徒们却宽住了半日,喂饱了白马,收拾行囊,至次早登程。临行时,放上一把火,将那些珍楼、宝座、高阁、讲堂,俱尽烧为灰烬。这里才无挂无牵逃难去,消灾消障脱身行。毕竟不知几时才到大雷音,且听下回分解。

这首诗出自《西游记》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大圣却才解下唐僧、八戒、沙僧。
  • 大圣:指孙悟空。解下:解开绑在唐僧、八戒、沙僧身上的绳索。
  • 唐僧、八戒、沙僧:这是师徒三人的名字,代表了他们被妖怪困住时的身份。
  1. 那呆子吊了几日,饿得慌了,且不谢大圣,却就虾着腰,跑到厨房寻饭吃。
  • 呆子:指猪八戒。虾着腰:形容猪八戒身体肥胖,走路时腰部弯曲的样子。
  • 原来那怪正安排了午饭,因行者索战,还未得吃。这呆子看见,即吃了半锅,却拿出两钵头叫师父、师弟们各吃了两碗,然后才谢了行者。
  • 原来是妖怪正在忙着准备午饭,由于孙悟空的索战,还没来得及吃。猪八戒看到后,先自己吃掉了一半,然后将剩下的饭菜分给三位徒弟每人一碗,最后向孙悟空表示感谢。
  1. 问及妖怪原由,行者把先请祖师龟、蛇,后请大圣借太子,并弥勒收降之事,细陈了一遍。
  • 问及:询问原因。原由:原因,这里指的是妖怪被困的原因。
  • 行者:指孙悟空。细陈:详细叙述。
  • 先请祖师龟、蛇:指孙悟空曾经请来过龙王和乌龟作为帮助。后请大圣借太子:指孙悟空曾经请来了观音菩萨的三太子作为帮助。并弥勒收降之事:指弥勒佛降临并制服妖魔的故事。
  1. 三藏闻言,谢之不尽,顶礼了诸天,道:“徒弟,这些神圣,困于何所?”
  • 三藏:指唐三藏法师。闻言:听到这些话。谢之不尽:表示感激之情。
  • 顶礼了诸天:向所有的天神行礼致敬。
  • 道:“徒弟,这些神圣,困于何所?”:询问孙悟空这些神仙们为何被困在这里。
  1. 行者道:“昨日日值功曹对老孙说,都在地窖之内。”叫:“八戒,我与你去解脱他等。”
  • 行者:指孙悟空。曰:对某人说话或表达意见。
  • 地窖:地下的储藏室。
  • 叫:“八戒,我与你去解脱他等。”:命令猪八戒和他一起去解救那些被束缚的神仙。
  1. 那呆子得食力壮,抖擞精神,寻着他的钉钯,即同大圣到后面,打开地窖,将众等解了绳,请出珍楼之下。
  • 得食力壮:得到足够的食物使自己强壮。
  • 抖擞精神:振作起精神。
  • 寻着他的钉钯:寻找自己的钉耙。
  • 即同大圣到后面:立刻跟随着孙悟空到了后面的地方。
  • 打开地窖:打开地窖的门。
  • 将众等解了绳:解除了所有人身上的绳子。
  • 请出珍楼之下:从地上的宝库中取出珍贵的物品,放在地上。
  1. 三藏披了袈裟,朝上一一拜谢。
  • 披了袈裟:穿上僧人的衣服(佛教徒常穿袈裟)。
  • 朝上一一拜谢:向上面的人逐一行礼拜谢。
  1. 这大圣才送五龙二将回武当,送小张太子与四将回宾城,后送二十八宿归天府,发放揭谛伽蓝各回境。
  • 大圣:指孙悟空。才:刚刚。
  • 五龙二将:指五位龙王和两个将领。武当:地名,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山名或者地名。
  • 小张太子与四将:指四位王子和四位将军。回宾城:回到宾城中。
  • 二十八宿:星宿之一,这里泛指天界的星辰。回天府:回到天府星。
  • 揭谛伽蓝:佛教中掌管佛法的僧侣。各回境:各自回到各自的修行之地。
  1. 师徒们却宽住了半日,喂饱了白马,收拾行囊,至次早登程。
  • 却宽住了半日:休息了半日。
  • 喂饱了白马:给白马喂食使其吃饱。
  • 收拾行囊:整理好行囊准备出发。
  • 至次早登程:第二天早上开始启程。
  1. 临行时,放上一把火,将那些珍楼、宝座、高阁、讲堂,俱尽烧为灰烬。
  • 临行时:出发前。放上一把火:放了一把火。
  • 将那些珍楼、宝座、高阁、讲堂:把那些建筑物都烧掉。
  • 俱尽烧为灰烬:全都化为灰烬。

这首诗描述了孙悟空和他的同伴们在经历一番冒险后成功解救了被困的神仙们,并且最终安全离开这个地方的故事。诗中通过描绘孙悟空的聪明才智和勇敢行动,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神话故事。同时,诗歌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秘色彩和宗教元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