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我欺天困网罗,师来救我脱沉疴。潜心笃志同参佛,努力修身共炼魔。
岂料今朝遭蜇害,不能保你上婆娑。西方胜境无缘到,气散魂消怎奈何。
行者凄凄惨惨的,自思自忖,以心问心道:“这都是我佛如来坐在那极乐之境,没得事干,弄了那三藏之经!若果有心劝善,理当送上东土,却不是个万古流传?只是舍不得送去,却教我等来取。怎知道苦历千山,今朝到此丧命!罢,罢,罢!老孙且驾个筋斗云,去见如来,备言前事。若肯把经与我送上东土,一则传扬善果,二则了我等心愿;若不肯与我,教他把松箍儿咒念念,退下这个箍子,交还与他,老孙还归本洞,称王道寡,耍子儿去罢。”
好大圣,急翻身驾起筋斗云,径投天竺。那里消一个时辰,早望见灵山不远。须臾间,按落云头,直至鹫峰之下,忽抬头,见四大金刚挡住道:“那里走?”行者施礼道:“有事要见如来。”当头又有昆仑山金霞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喝道:“这泼猴甚是粗狂!前者大困牛魔,我等为汝努力,今日面见,全不为礼!有事且待先奏,奉召方行。这里比南天门不同,教你进去出来,两边乱走!咄!还不靠开!”那大圣正是烦恼处,又遭此抢白,气得哮吼如雷,忍不住大呼小叫,早惊动如来。如来佛祖正端坐在九品宝莲台上,与十八尊轮世的阿罗汉讲经,即开口道:“孙悟空来了,汝等出去接待接待。”大众阿罗,遵佛旨,两路幢幡宝盖,即出山门应声道:“孙大圣,如来有旨相唤哩。”那山门口四大金刚却才闪开路,让行者前进。众阿罗引至宝莲台下,见如来倒身下拜,两泪悲啼。如来道:“悟空,有何事这等悲啼?”行者道:“弟子屡蒙教训之恩,托庇在佛爷爷之门下,自归正果,保护唐僧,拜为师范,一路上苦不可言!今至狮驼山狮驼洞狮驼城,有三个毒魔,乃狮王、象王、大鹏,把我师父捉将去,连弟子一概遭哈,都捆在蒸笼里,受汤火之灾。幸弟子脱逃,唤龙王救免。是夜偷出师等,不料灾星难脱,复又擒回。及至天明,入城打听,叵耐那魔十分狠毒,万样骁勇,把师父连夜夹生吃了,如今骨肉无存。又况师弟悟能悟净见绑在那厢,不久,性命亦皆倾矣。弟子没及奈何,特地到此参拜如来。望大慈悲,将松箍咒儿念念,退下我这头上箍儿,交还如来,放我弟子回花果山宽闲耍子去罢!”说未了,泪如泉涌,悲声不绝。如来笑道:“悟空少得烦恼。那妖精神通广大,你胜不得他,所以这等心痛。”行者跪在下面,捶着胸膛道:“不瞒如来说,弟子当年闹天宫,称大圣,自为人以来,不曾吃亏,今番却遭这毒魔之手!”如来闻言道:“你且休恨,那妖精我认得他。”行者猛然失声道:“如来!我听见人讲说,那妖精与你有亲哩。”如来道:“这个刁猢狲!怎么个妖精与我有亲?”行者笑道:“不与你有亲,如何认得?”如来道:“我慧眼观之,故此认得。那老怪与二怪有主。”叫:“阿傩、迦叶,来,你两个分头驾云,去五台山、峨眉山宣文殊、普贤来见。”二尊者即奉旨而去。如来道:“这是老魔、二怪之主。但那三怪,说将起来,也是与我有些亲处。”行者道:“亲是父党?母党?”如来道:“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行者闻言笑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如来道:“那怪须是我去,方可收得。”行者叩头,启上如来:“千万望玉趾一降!”
诗句
恨我欺天困网罗,师来救我脱沉疴。
潜心笃志同参佛,努力修身共炼魔。
岂料今朝遭蜇害,不能保你上婆娑。
西方胜境无缘到,气散魂消怎奈何。
译文
孙悟空心中充满了悔恨与痛苦,他因为欺骗天地而陷入困境,被如来的弟子们解救出来。他一心修炼,努力提升自己的修为,希望借此净化心灵,消除内心的恶魔。然而,命运似乎并未眷顾他,今天竟然遭遇了妖精的攻击,使得唐僧和其他徒弟都陷入了危险之中。如果能够将经书送到西天取回,不仅能够拯救自己和师父,还能够弘扬佛法,造福众生。但现在,他却无法完成这个伟大的使命,感到无比的无奈和沮丧。
注释
- 恨我欺天困网罗:表示孙悟空对于自己曾经欺骗天地而陷入困境感到深深的后悔和痛心。
- 师来救我脱沉疴:指在如来的弟子们的救助下,孙悟空脱离了困境,摆脱了疾病的困扰。
- 潜心笃志同参佛:表示孙悟空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修行中,希望通过修炼来净化心灵。
- 努力修身共炼魔:表示尽管面对强大的敌人,孙悟空仍然坚持不懈地修炼,希望能够克服内心的恶魔。
- 岂能保你上婆娑:这里“婆娑”是梵语,意为“极乐世界”,意味着孙悟空无法保护唐僧和其他弟子达到理想的极乐之地。
- 西方胜境无缘到:指的是孙悟空无法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因为自己的原因无法完成这次重要的任务。
- 气散魂消怎奈何:形容孙悟空因无法完成任务而感到绝望和无力,无法挽回的局面让他感到非常痛苦。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孙悟空对自己过去的行为的忏悔以及对未来任务的忧虑和不安。通过描述孙悟空的内心挣扎和对过去行为的反思,诗表达了一种深刻的自我批评和对未来挑战的准备。同时,它也展示了孙悟空对佛法的虔诚追求和对同伴的深深关爱,即使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他也愿意为了更大的利益而奋斗。此外,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宿命论的观点,即孙悟空的命运似乎受到了某种不可抗力的制约,使他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