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比丘国君臣黎庶,送唐僧四众出城,有二十里之远,还不肯舍。三藏勉强下辇,乘马辞别而行。目送者直至望不见踪影方回。四众行彀多时,又过了冬残春尽,看不了野花山树,景物芳菲。前面又见一座高山峻岭。三藏心惊,问道:“徒弟,前面高山,有路无路?是必小心!”行者笑道:“师父这话,也不象个走长路的,却似个公子王孙,坐井观天之类。自古道:山不碍路,路自通山。何以言有路无路?”三藏道:’虽然是山不碍路,但恐险峻之间生怪物,密查深处出妖精。”八戒道:“放心,放心!这里来相近极乐不远,管取太平无事!”师徒正说,不觉的到了山脚下。行者取出金箍棒,走上石崖,叫道:“师父,此间乃转山的路儿,忒好步。快来,快来!”长老只得放杯策马。沙僧教:“二哥,你把担子挑一肩儿。”真个八戒接了担子挑上。沙僧拢着缰绳,老师父稳坐雕鞍,随行者都奔山崖上大路。但见那山——
这首诗是《西游记 · 第八十回 ·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中的一句,出自《西游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却说比丘国君臣黎庶,送唐僧四众出城,有二十里之远,还不肯舍。
注释:
- 比丘国:古代印度的一种佛教国家,这里指代唐僧所经历的国家。
- 君臣黎庶:指国王和他的臣民百姓。
- 送:送出,送别。
- 唐僧四众:指的是唐僧(玄奘法师)、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赏析:
这句诗描述了比丘国的君臣黎庶送别了唐僧师徒四人出城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不舍之情。
三藏勉强下辇,乘马辞别而行。
注释:
- 三藏:唐僧的称呼。
- 勉强:勉强地,不情愿地。
- 下辇:放下车辇,步行。
- 乘马辞别:骑着马告别。
- 行彀:行走。
赏析:
唐僧虽然不愿意离开,但在众人的坚持下还是下了马车,骑上马走了。这句话表现了唐僧对这次别离的无奈和不情愿。
目送者直至望不见踪影方回。
注释:
- 望不见踪影:直到看不见踪影。
赏析:
目送者在看到唐僧师徒离去后,直到连影子都看不到才回去。这体现了目送者们对唐僧师徒的深情厚意。
四众行彀多时,又过了冬残春尽,看不了野花山树,景物芳菲。
注释:
- 行彀:行走。
- 冬残春尽:冬天将尽,春天即将来临。
- 野花山树:野外的花和山上的树。
- 景物芳菲:景色美丽迷人。
赏析:
这句话描述了唐僧师徒在旅途中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和季节的变化,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展现了他们一路上的辛勤和美景。
前面又见一座高山峻岭。
注释:
- 前面:前面的路上。
- 一座高山峻岭:一座高大险峻的山脉。
赏析:
在继续前行的过程中,唐僧师徒又看到了一座高大险峻的山脉。这里的“高山峻岭”形象地描绘了道路的险峻。
三藏心惊,问道:“徒弟,前面高山,有路无路?是必小心!”行者笑道:“师父这话,也不象个走长路的,却似个公子王孙,坐井观天之类。自古道:山不碍路,路自通山。何以言有路无路?”三藏道:“虽然是山不碍路,但恐险峻之间生怪物,密查深处出妖精。”八戒道:“放心,放心!这里来相近极乐不远,管取太平无事!”师徒正说,不觉的到了山脚下。
注释:
- 心惊:心中感到惊慌。
- 是必小心:一定要小心谨慎。
- 公子王孙:指有钱有势的人。
- 坐井观天:比喻眼界狭窄,见识有限。
- 自古道:古时候的说法。
- 山不碍路,路自通山:形容山路虽然崎岖但是能够通往山顶。
- 何以言有路无路:为什么说没有路呢?
- 相近极乐不远:接近极乐不远。极乐是指极乐世界,佛教用语。
- 管取太平无事:保证可以平安无事。
- 不觉的:不知不觉地。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唐僧师徒在经过一段艰难跋涉后,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坚信能够平安到达目的地。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