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回至林里,教八戒解了上半截绳子,用钯筑出下半截身子。那怪跌跌鞋,束束裙,喜孜孜跟着唐僧出松林。见了行者,行者只是冷笑不止。唐僧骂道:“泼猴头!你笑怎的?”行者道:“我笑你时来逢好友,运去遇佳人。”三藏又骂道:“泼猢狲!胡说!我自出娘肚皮,就做和尚。如今奉旨西来,虔心礼佛求经,又不是利禄之辈,有甚运退时!”行者笑道:“师父,你虽是自幼为僧,却只会看经念佛,又不曾见王法条律。这女子生得年少标致,我和你乃出家人,同他一路行走,倘或遇着歹人,把我们拿送官司,不论什么取经拜拂,且都打做奸情。纵无此事,也要问个拐带人口。师父追了度牒,打个小死,八戒该问充军,沙僧也问摆站,我老孙也不得干净,饶我口能,怎么折辩,你要问个不应。”三藏喝道;“莫胡说!终不然,我救他性命,有甚贻累不成!带了他去。凡有事,都在我身上。”行者道:“师父虽说有事在你,却不知你不是救他,反是害他。”三藏道:“我救他出林,得其活命,怎么反是害他?”行者道:“他当时绑在林间,或三五日,十日,半月,没饭吃,饿死了,还得个完全身体归阴。如今带他出来,你坐得是个快马,行路如风,我们只得随你,那女子脚小,挪步艰难,怎么跟得上走?一时把他丢下,若遇着狼虫虎豹,一口吞之,却不是反害其生也?”三藏道:“正是呀。这件事却亏你格。如何处置?”行者笑道:“抱他上来,和你同骑着马走罢。”三藏沉吟道:“我那里好与他同马!”“他怎生得去?”三藏道:“教八戒驮他走罢。”行者笑道:“呆子造化到了!”八戒道:“远路没轻担。教我驮人,有甚造化?”行者道:“你那嘴长,驮着他,转过嘴来,计较私情话儿,却不便益?”八戒闻此言,捶胸暴跳道:“不好,不好!师父要打我几下,宁可忍疼。背着他决不得干净,师兄一生会赃埋人。我驮不成!”三藏道:“也罢,也罢。我也还走得几步,等我下来,慢慢的同走,着八戒牵着空马罢。”行者大笑道:“呆子倒有买卖。师父照顾你牵马哩。”三藏道:“这猴头又胡说了!古人云,马行千里,无人不能自往。假如我在路上慢走,你好丢了我去?我若慢,你们也慢。大家一处同这女菩萨走下山去,或到庵观寺院,有人家之处,留他在那里,也是我们救他一场。”行者道:“师父说得有理。快请前进。”

诗句

姹女育阳求配偶,心猿护主识妖邪。

译文

那女子孕育阳气以求配偶,心猿则保护主人辨识妖邪。

注释

  • 姹女育阳:姹女,指女子;育阳,是指生育阳气或者养育阳气。这里指的是女子通过生育来寻找配偶。

  • 心猿:心猿,通常指代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的名字。这里的“心猿”可能暗指孙悟空的心性或行为。

  • 护主:护主,意味着保护唐僧,确保他的安全。

  • 识妖邪:识妖邪,意在辨识妖怪和邪恶势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西游记中一个奇幻而充满象征意义的场景。从字面上看,它描述了一位女子寻求配偶的故事,而孙悟空作为唐僧的保护者,也在暗中关注着这一情况,并试图揭露可能存在的不法之徒。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以物喻人”的手法。通过赋予动物(如“姹女”,即美丽的女子)以人类的情感、愿望或行为,作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探讨人物性格和社会现象。同时,诗中的“心猿护主识妖邪”不仅展现了孙悟空忠心耿耿的性格,还隐喻了他警觉于潜在的危险,保护师父的决心和智慧。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充满了幽默感。例如,孙悟空对唐僧的责备显得既机智又不失俏皮,这种语言风格为整首诗增添了不少趣味性和可读性。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关于寻找与被寻找的浪漫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忠诚、勇气和智慧的寓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