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三藏大惊道:“善哉,善哉!这等深林里,有什么人叫?想是狼虫虎豹唬倒的,待我看看。”那长老起身挪步,穿过千年柏,隔起万年松,附葛攀藤,近前视之,只见那大树上绑着一个女子,上半截使葛滕绑在树上,下半截埋在土里。长老立定脚,问他一句道:“女菩萨,你有甚事,绑在此间?”咦!分明这厮是个妖怪,长老肉眼凡胎,却不能认得。那怪见他来问,泪如泉涌。你看他桃腮垂泪,有沉鱼落雁之容;星眼含悲,有闭月羞花之貌。长老实不敢近前,又开口问道:“女菩萨,你端的有何罪过?说与贫僧,却好救你。”那妖精巧语花言,虑情假意,忙忙的答应道:“师父,我家住在贫婆国,离此有二百余里。父母在堂,十分好善,一生的和亲爱友。时遇清明,邀请诸亲及本家老小拜扫先茔,一行轿马,都到了荒效野外。至茔前,摆开祭礼,刚烧化纸马,只闻得锣鸣鼓响,跑出一伙强人,持刀弄杖,喊杀前来,慌得我们魂飞魄散。父母诸亲,得马得轿的,各自逃了性命。奴奴年幼,跑不动,唬倒在地,被众强人拐来山内,大大王要做夫人。二大王要做妻室,第三第四个都爱我美色。七八十家一齐争吵,大家都不忿气,所以把奴奴绑在林间,众强人散盘而去。今已五日五夜,看看命尽,不久身亡!不知是那世里祖宗积德,今日遇着老师父到此。千万发大慈悲,救我一命,九泉之下,决不忘恩!”说罢泪下如雨。
《西游记》第八十回·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却说三藏,这位高僧,正在林中坐定,进行心灵的净化与觉悟。他手捧《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沉浸在佛理之中。突然,一个“救人”的叫声穿透寂静的森林,令三藏大为惊讶,心生疑惑。他起身穿过千年古柏,跨越万年松树,终于在一处藤蔓缠绕处,看到了被绑在树上的女子。
那女子下半截埋在土里,上半截则被粗葛绳紧紧捆绑。她的美丽让长老惊叹,桃腮垂泪,星眼含悲,既有沉鱼落雁之容,又有闭月羞花之貌。长老心中虽有疑虑,却又担心自己的俗眼无法识别妖怪。
那妖怪见有人来询问,泪如泉涌,言语间流露出真挚的恐惧和哀求:“师父,我家住在贫婆国,离此有二百余里。父母在堂,十分好善,一生的和亲爱友。时遇清明,邀请诸亲及本家老小拜扫先茔,一行轿马,都到了荒郊野外。至茔前,摆开祭礼,刚烧化纸马,只闻得锣鸣鼓响,跑出一伙强人,持刀弄杖,喊杀前来。慌得我们魂飞魄散。父母诸亲,得马得轿的,各自逃了性命。奴奴年幼,跑不动,唬倒在地,被众强人拐来山内,大大王要做夫人。二大王要做妻室,第三第四个都爱我美色。七八十家一齐争吵,大家都不忿气,所以把奴奴绑在林间,众强人散盘而去。今已五日五夜,看看命尽,不久身亡!不知是那世里祖宗积德,今日遇着老师父到此。千万发大慈悲,救我一命,九泉之下,决不忘恩!”说完泪水如雨滴般落下。
译文:
唐僧和尚坐在林中,专心致志地阅读《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突然听到一声求救的声音,“救命啊”。唐僧大惊失色,急忙起身穿过古柏和万年松树,来到了绑着女子的地方。
那女子下半身被埋在土里,上半身却被粗葛绳牢牢捆绑。长老看到女子美丽动人,却心生疑虑,怕自己肉眼凡胎不能识破妖怪。那妖怪看到长老后泪流满面,言辞恳切地哀求:“师父,我家住在贫婆国,离此有二百余里。父母在堂,十分好善,一生的和亲爱友。时遇清明,邀请诸亲及本家老小拜扫先茔,一行轿马都已到达荒郊野外。至茔前,摆下祭礼,刚烧化纸马,只闻得锣鸣鼓响,一群强盗出现,手持兵器,大喊大叫。我们吓得魂飞魄散。父母和亲戚们各自逃命。我年幼体弱,跑不动,吓得倒在地上,被强盗绑到这山林里。他们打算把我作为首领的妻子或妾室。其他三个人都想占有我的美貌。七十多家争夺不休,大家愤恨不已,所以我就被绑在这林子中。他们已经走了五天五夜,眼看就要死了!不知道是前世做了什么好事,才能遇到师父您。请您大发慈悲,救我一命,九泉之下我会永远铭记您的恩情!”说罢泪水纷飞。
赏析:
本段文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一幅凄美的画面:一位美丽的女子被绑在树上,生死未卜;而那位善良的长者,却在面对如此困境时表现出了无比的同情和善良之情。这种人性的美好与丑恶的碰撞,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冲突感。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于道德和信仰的思考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