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古刹没有修,狼狈凋零倒更休。猛风吹裂伽蓝面,大雨浇残佛像头。
金刚跌损随淋洒,土地无房夜不收。更有两般堪叹处,铜钟着地没悬楼。
三藏硬着胆,走进二层门。见那钟鼓楼俱倒了,止有一口铜钟,扎在地下。上半截如雪之白,下半截如靛之青。原来是日久年深,上边被雨淋白,下边是土气上的铜青。三藏用手摸着钟,高叫道:“钟啊!你——
也曾悬挂高楼吼,也曾鸣远彩梁声。也曾鸡啼就报晓,也曾天晚送黄昏。不知化铜的道人归何处,铸铜匠作那边存。想他二命归阴府,他无踪迹你无声。”
长老高声赞叹,不觉的惊动寺里之人。那里边有一个侍奉香火的道人,他听见人语,扒起来,拾一块断砖,照钟上打将去。那钟当的响了一声,把个长老唬了一跌;挣起身要走,又绊着树根,扑的又是一跌。长老倒在地下,抬头又叫道:“钟啊——
这首诗是《西游记》第八十一回中描述的一段内容。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多年古刹没有修,狼狈凋零倒更休。猛风吹裂伽蓝面,大雨浇残佛像头。
金刚跌损随淋洒,土地无房夜不收。更有两般堪叹处,铜钟着地没悬楼。
三藏硬着胆,走进二层门。见那钟鼓楼俱倒了,止有一口铜钟,扎在地下。上半截如雪之白,下半截如靛之青。原来是日久年深,上边被雨淋白,下边是土气上的铜青。三藏用手摸着钟,高叫道:“钟啊!你——
也曾悬挂高楼吼,也曾鸣远彩梁声。也曾鸡啼就报晓,也曾天晚送黄昏。不知化铜的道人归何处,铸铜匠作那边存。想他二命归阴府,他无踪迹你无声。”
长老高声赞叹,不觉的惊动寺里之人。那里边有一个侍奉香火的道人,他听见人语,扒起来,拾一块断砖,照钟上打将去。那钟当的响了一声,把个长老唬了一跌;挣起身要走,又绊着树根,扑的又是一跌。长老倒在地下,抬头又叫道:“钟啊——”
注释:
- 多年古刹没有修,狼狈凋零倒更休:许多年过去了,这座古老的寺庙没有得到修复,显得破败不堪。
- 猛风吹裂伽蓝面,大雨浇残佛像头:猛烈的风雨使佛塔的外表受损,而雨水则使得佛像头部的装饰变得模糊不清。
- 金刚跌损随淋洒,土地无房夜不收:金刚像因为风雨而受损,而地面也因雨水而无法容纳这些雕像夜间休息。
- 更有两般堪叹处,铜钟着地没悬楼:除了上面的损坏之外,最让人叹息的是那口铜钟被埋在了地下,没有了悬挂的位置。
- 三藏硬着胆,走进二层门:唐僧(三藏)鼓起勇气走进了寺庙的第二层。
- 见那钟鼓楼俱倒了,止有一口铜钟,扎在地下:只见钟楼和鼓楼都倒塌了,只剩下一口巨大的铜钟,仍然挂在地面上。
- 上半截如雪之白,下半截如靛之青:这口钟的上下两部分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上部像是白色的雪,下部则像是青色的靛。
- 曾悬挂高楼吼,也曾鸣远彩梁声:这口钟曾经被悬挂在高大的建筑上,发出响亮的声音。
- 也曾鸡啼就报晓,也曾天晚送黄昏:这口钟也能随着鸡鸣叫醒黎明,也能随着夕阳西下送走黄昏。
- 不知化铜的道人归何处,铸铜匠作那边存:不知道制作这口铜钟的道士现在去了哪里,而铸铜的工匠们还在继续他们的工作。
- 想他二命归阴府,他无踪迹你无声:想象这口钟的灵魂已经转世到阴间,但它本身却不再有任何声音,只是静静地躺在这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座废弃寺庙的景象以及其中铜钟的命运,展现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无常命运的感慨。诗中通过对细节的描述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哲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修行路上所遇挫折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