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闻得众和尚说出这端的话语,他便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高叫一声:“你这众和尚好呆哩!只晓得那妖精,就不晓得我老孙的行止么?”众僧轻轻的答道:“实不晓得。”行者道:“我今日略节说说,你们听着——
我也曾花果山伏虎降龙,我也曾上天堂大闹天宫,饥时把老君的丹,略略咬了两三颗;渴时把玉帝的酒,轻轻鲛了六七钟。睁着一双不白不黑的金睛眼,天惨淡,月朦胧;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说什么大精小怪,那怕他惫懒<月罢>脓!一赶赶上去,跑的跑,颤的颤,躲的躲,慌的慌;一捉捉将来,锉的锉,烧的烧,磨的磨,舂的舂。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众和尚,我拿这妖精与你看看,你才认得我老孙!”
众僧听着,暗点头道:“这贼秃开大口,说大话,想是有些来历。”都一个个诺诺连声。只有那喇嘛僧道:“且住!你老师父贵恙,你拿这妖精不至紧。俗语道,公了登筵,不醉便饱;壮士临阵,不死即伤。你两下里角斗之时,倘贻累你师父,不当稳便。”行者道:“有理,有理!我且送凉水与师父吃了再来。掇起钵盏,着上凉水,转出香积厨,就到方丈,叫声:“师父,吃凉水哩。”三藏正当烦渴之时,便抬起头来,捧着水,只是一吸。真个“渴时一滴如甘露,药到真方病即除”。行者见长老精神渐爽,眉目舒开,就问道:“师父,可吃些汤饭么?”三藏道:“这凉水就是灵丹一般,这病儿减了一半,有汤饭也吃得些。”行者连声高高叫道:“我师父好了,要汤饭吃哩。”教那些和尚忙忙的安排。淘米,煮饭,捍面,烙饼,蒸馍馍,做粉汤,抬了四五桌。唐僧只吃得半碗儿米汤。行者、沙僧止用了一席,其余的都是八戒一肚餐之。家火收去,点起灯来,众僧各散。
诗句
行者闻得众和尚说出这端的话语,他便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高叫一声:“你这众和尚好呆哩!只晓得那妖精,就不晓得我老孙的行止么?”
注释:
- 行者: 孙悟空。
- 闻得: 听到。
- 众和尚: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 这端的话语: 指前面的话,即孙悟空听后感到被忽视和轻视的话。
- 怒从心上起: 愤怒从心底升起。
- 恶向胆边生: 恶念在心中生起。
- 高叫: 大声叫喊。
- 你这众和尚好呆哩: 你这些和尚真是太迟钝了。
- 只晓得那妖精: 只知道有妖精的存在。
- 就不晓得我老孙的行止: 就不知道我孙悟空的本事和来历。
译文
孙悟空听到其他和尚说这些话时,感到非常愤怒,他的怒气和恶意在心底滋生。他高声叫道:“你们这些和尚真是太愚蠢了,只知道有妖精的存在,就不知道我孙悟空的本领和来历!”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孙悟空听到其他和尚轻视自己的言论后的愤慨和不满。孙悟空以自己的经历和能力自傲,而其他和尚只关注于妖精,没有意识到他的价值。这种情绪的爆发揭示了孙悟空对自我价值和地位的坚持。同时,它也展示了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