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呆子,把钉钯撒在腰里,下山凹,摇身一变,变做个黑胖和尚,摇摇摆摆走近怪前,深深唱个大喏道:“奶奶,贫僧稽首了。”那两个喜道:“这个和尚却好,会唱个喏儿,又会称道一声儿。”问道:“长老,那里来的?”八戒道:“那里来的。”又问:“那里去的?”又道:“那里去的。”又问:“你叫做什么名字?”又答道:“我叫做什么名字。”那怪笑道:“这和尚好便好,只是没来历,会说顺口话儿。”八戒道:“奶奶,你们打水怎的?”那怪道:“和尚,你不知道。我家老夫人今夜里摄了一个唐僧在洞内,要管待他,我洞中水不干净,差我两个来此打这阴阳交媾的好水,安排素果素菜的筵席,与唐僧吃了,晚间要成亲哩。”那呆子闻得此言,急抽身跑上山叫:“沙和尚,快拿将行李来,我们分了罢!”沙僧道:“二哥,又分怎的?”八戒道:“分了便你还去流沙河吃人,我去高老庄探亲,哥哥去花果山称圣,白龙马归大海成龙。师父已在这妖精洞内成亲哩!我们都各安生理去也!”行者道:“这呆子又胡说了!”八戒道:“你的儿子胡说!才那两个抬水的妖精说,安排素筵席与唐僧吃了成亲哩!”行者道:“那妖精把师父困在洞里,师父眼巴巴的望我们去救,你却在此说这样话!”八戒道:“怎么救?”行者道:“你两个牵着马,挑着担,我们跟着那两个女怪,做个引子,引到那门前,一齐下手。”真个呆子只得随行。行者远远的标着那两怪,渐入深山,有一二十里远近,忽然不见。八戒惊道:“师父是日里鬼拿去了!”行者道:“你好眼力!怎么就看出他本相来?”八戒道:“那两个怪,正抬着水走,忽然不见,却不是个日里鬼?”行者道:“想是钻进洞去了,等我去看。”
诗句:
好呆子,把钉钯撒在腰里,下山凹,摇身一变,变做个黑胖和尚,摇摇摆摆走近怪前,深深唱个大喏道:“奶奶,贫僧稽首了。”那两个喜道:“这个和尚却好,会唱个喏儿,又会称道一声儿。”问道:“长老,那里来的?”八戒道:“那里来的。”又问:“那里去的?”又道:“那里去的?”又问:“你叫做什么名字?”又答道:“我叫做什么名字。”那怪笑道:“这和尚好便好,只是没来历,会说顺口话儿。”八戒道:“奶奶,你们打水怎的?”那怪道:“和尚,你不知道。我家老夫人今夜里摄了一个唐僧在洞内,要管待他,我洞中水不干净,差我两个来此打这阴阳交媾的好水,安排素果素菜的筵席,与唐僧吃了,晚间要成亲哩。”
译文:
孙悟空,将金箍棒放在一旁,下到山脚下,迅速变化成一个黑脸胖子和尚。他摇晃着身体走向妖怪面前,恭敬地鞠了一躬说道:“奶奶,晚辈叩头了。”那两个妖怪高兴的说道:“这个和尚还挺会说恭维话,还知道称呼我们。”妖怪问道:“你从哪里来?”八戒回答:“从哪里来?”又问道:“你去哪里?”再问:“你叫什么名字?”八戒回答说:“我叫……”那妖怪笑着说:“这个和尚挺好的,就是没有来历,说话也顺溜。” 八戒说:“奶奶,你们怎么打水呀?”那妖怪说:“和尚,你不知道,我们家老太太今天晚上捉住了一个唐僧,要招待他,我的洞里的水不干净,让我的两个徒弟过来打这干净的水,准备些素果和素菜宴请唐僧,晚上还要让他成亲呢。”那八戒听后,立刻跑上山喊道:“沙和尚,快拿行李来,我们分开吧!”沙僧说:“二哥,为什么又要分开呢?”八戒说:“分了之后,你还可以回去花果山吃人,我去高老庄探亲,哥哥去花果山称王,白龙马回到大海成为神龙。师父已经在妖精的洞里成亲了,我们也各奔前程吧。”孙悟空说:“这呆子又开始胡说了!”八戒说:“你的儿子胡说!刚才那两个抬水的妖怪说,准备丰盛的素菜宴请唐僧,让他晚上就成亲了!”孙悟空说:“那些妖怪把唐僧困在洞里,他们急等着我们前去救他呢,你却在这里说这样的话!”八戒说:“怎么救啊?”孙悟空说:“你和猪、沙师弟牵着马、挑着担子,我和那妖怪一起引路,引到门口,一起动手。”八戒无奈只好跟随孙悟空。孙悟空远远地观察着那两个妖怪的身影,渐渐地深入山林,有二三十里的样子。突然间,他发现那妖怪消失了。八戒惊恐地说道:“师父被白天的鬼捉走了!”孙悟空说:“你的眼力真好!怎么会看出他的真实面目呢?”八戒说:“那两个妖怪正在抬水,突然之间不见了,难道是钻进洞里去了?我要去看看。”
注释:
- “姹女求阳” —— 描述了一种追求阳气或力量的状态,可能指妖怪寻求力量或控制力。
- “元神护道” —— 描述八戒保护唐僧的行为,强调其保护意识及行动。
- “呆子” —— 形容八戒笨拙或天真的行为。
- “钉钯” —— 八戒的法器之一,用于战斗的武器。
- “深山” —— 指代复杂或险恶的环境。
- “日里鬼” —— 这里指的是妖怪或怪物。
- “稽首” —— 表示恭敬的行礼,这里八戒对妖怪的尊敬。
- “顺口话儿” —— 灵活、流畅的话语,八戒善于用这种话与人交流。
- “本相” —— 真身或本来面目。
- “日里鬼拿去” —— 比喻狡猾的妖怪或敌人将某人或某物抓住。
- “日里” —— 早晨或白天。
- “阴交**好” —— 暗指不良或邪恶之事。
赏析:
这是一篇充满幽默和讽刺的诗篇,通过八戒与妖怪的对话展现了师徒四人之间的互动和冲突。诗中通过夸张和讽刺的手法描绘出八戒的憨厚与机智,同时也反映了唐僧的困境和他徒弟们的无力感。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对话展示了一段奇幻而紧张的旅程,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