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奋志奉钦差,领牒辞王出玉阶。清晓登山迎雾露,黄昏枕石卧云霾。
挑禅远步三千水,飞锡长行万里崖。念念在心求正果,今朝始得见如来。
四众到大雄宝殿殿前,对如来倒身下拜。拜罢,又向左右再拜。各各三匝已遍,复向佛祖长跪,将通关文牒奉上,如来一一看了,还递与三藏。三藏牴晙作礼,启上道:“弟子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旨意,遥诣宝山,拜求真经,以济众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赐回国。”
如来方开怜悯之口,大发慈悲之心,对三藏言曰:“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遵佛教,不向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杀牲。造下无边之孽,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所以永堕幽冥,受那许多碓捣磨舂之苦,变化畜类。有那许多披毛顶角之形,将身还债,将肉饲人。其永堕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也。虽有孔氏在彼立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流绞斩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辈何耶!我今有经三藏,可以超脱苦恼,解释灾愆。三藏: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鸟兽、花木、器用、人事,无般不载。汝等远来,待要全付与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强,毁谤真言,不识我沙门之奥旨。”叫:“阿傩、伽叶,你两个引他四众,到珍楼之下,先将斋食待他。斋罢,开了宝阁,将我那三藏经中三十五部之内,各检几卷与他,教他传流东土,永注洪恩。”
西游记 · 第九十八回 ·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当年奋志奉钦差,领牒辞王出玉阶。清晓登山迎雾露,黄昏枕石卧云霾。
挑禅远步三千水,飞锡长行万里崖。念念在心求正果,今朝始得见如来。
注释:
- “当年奋志奉钦差” - 描述了主人公当年立志奉承皇帝的命令去执行任务。”奋志”意为下定决心,”钦差”是指皇帝派遣的使者或官员。
- “领牒辞王出玉阶” - 领取了皇帝颁发的文书,离开了朝廷。”玉阶”指的是皇家的台阶,这里象征着尊贵和权力。
- “清晓登山迎雾露” - 在清晨的时候,主人公攀登高山迎接山间的云雾和露水。这里的”清晓”指的是清晨时分。
- “黄昏枕石卧云霾” - 晚上的时候,主人公躺在石头上休息,周围被云雾笼罩。”云霾”指的是云雾。
- “挑禅远步三千水” - 挑着担子走很远的路去参拜寺庙。”挑禅”指的是挑着担子去参拜佛教寺庙。
- “飞锡长行万里崖” - 骑着飞锡(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行走在万里之遥的路上。”飞锡”指的是骑在马上。
- “念念在心求正果” - 不断地在心里追求正道和真理。”念念”表示不断,”求正果”指追求正确的目标。
- “今朝始得见如来” - 终于在今天见到了佛祖,”如来”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也称为佛陀。
赏析:
这一首诗描绘了一个修行者从接受任务出发,经过长途跋涉和艰苦修行,最终获得佛祖认可的经历。通过对比主人公在不同时间的行动(清晨、夜晚),表达了他对佛法的坚持和对修行的执着。诗中的“挑禅”和“飞锡长行”体现了主人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最后一句“今朝始得见如来”则是对整个修行过程的总结,寓意着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达到了精神上的解脱和觉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修行者对佛法的虔诚和对目标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