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三人,也一齐声相和。撑着船,不一时稳稳当当的过了凌云仙渡。三藏才转身,轻轻的跳上彼岸。有诗为证,诗曰:
脱却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今朝行满方成佛,洗净当年六六尘。
此诚所谓广大智慧,登彼岸无极之法。四众上岸回头,连无底船儿却不知去向,行者方说是接引佛祖。三藏方才省悟,急转身,反谢了三个徒弟。行者道:“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我等亏师父解脱,借门路修功,幸成了正果;师父也赖我等保护,秉教伽持,喜脱了凡胎。师父,你看这面前花草松篁,鸾凤鹤鹿之胜境,比那妖邪显化之处,孰美孰恶?何善何凶?”三藏称谢不已。一个个身轻体快,步上灵山,早见那雷音古刹——
顶摩霄汉中,根接须弥脉。巧峰排列,怪石参差。悬崖下瑶草琪花,曲径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却似火烧金;白鹤栖松立枝头,浑如烟捧玉。彩凤双双,青鸾对对。彩凤双双,向日一鸣天下瑞;青鸾对对,迎风耀舞世间稀。又见那黄森森金瓦迭鸳鸯,明幌幌花砖铺玛瑙。东一行,西一行,尽都是蕊宫珠阙;南一带,北一带,看不了宝阁珍楼。天王殿上放霞光,护法堂前喷紫焰。浮屠塔显,优钵花香、正是地胜疑天别,云闲觉昼长。红尘不到诸缘尽,万劫无亏大法堂。
**《西游记》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古典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经典篇章。该章节不仅描绘了师徒们西行取经路上的艰难困苦,还通过丰富的神话元素和生动的人物塑造展示了佛教教义中的“脱壳”与“登岸”概念,展现了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登彼岸”以及师徒们的相互扶持和成长。以下是对该章节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诗句解析:
- 脱却胎胞骨肉身:指唐僧摆脱了前世的束缚和身份,成为真正的佛子。
- 相亲相爱是元神:强调师徒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共同经历生死。
- 今朝行满方成佛:意味着在经历了无数的修行之后,最终成就佛果。
- 洗净当年六六尘:洗去过去的六道轮回,达到涅槃的境界。
- 译文解读:
- 此诚所谓广大智慧:这确实是广大无垠的智慧。
- 登彼岸无极之法:到达无始无终之境的方法,即达到佛法的最高境界。
- 四众上岸回头:唐僧和其他三位高僧在灵山之上,回首望去,象征着对过去的告别和新生活的开始。
- 连无底船儿却不知去向:暗示着师徒四人已经超脱了世间的纷扰,不再被物质所困。
- 关键词注解:
- 脱却胎胞:脱离肉身的束缚。
- 亲爱是元神:精神或灵魂上的亲密无间。
- 今朝行满:今天的修为已经圆满。
- 洗净当年六六尘:彻底清除了六道轮回的尘垢。
- 诗句赏析:
- 诗歌内容概括:这首诗表达了唐僧和他的徒弟们在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达到了修佛的最高境界,即“登彼岸”,并且实现了心灵的净化。诗中通过对师徒们言行的描述,传递出一种从世俗世界中觉醒,走向精神解脱的情感。
- 主题思想:本诗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心灵转变对于达到佛家最高境界的必要性。诗中也反映了师徒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支持,这是他们能够共同克服困难、最终达成目标的关键。
《西游记》第九十八回不仅是一个充满宗教色彩的叙事,它还深刻地刻画了一个修行者的旅程及其内心的转变。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修行者内心世界的细致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