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两个在那桥边,滚滚爬爬,扯扯拉拉的耍斗。沙僧走去劝解,才撒脱了手。三藏回头,忽见那下溜中有一人撑一只船来,叫道:“上渡,上渡!”长老大喜道:“徒弟,休得乱顽。那里有只渡船儿来了。”他三个跳起来站定,同眼观看,那船儿来得至近,原来是一只无底的船儿。行者火眼金睛,早已认得是接引佛祖,又称为南无宝幢光王佛。行者却不题破,只管叫:“这里来!撑拢来!”霎时撑近岸边,又叫:“上渡,上渡!”三藏见了,又心惊道:“你这无底的破船儿,如何渡人?”佛祖道:“我这船——
鸿蒙初判有声名,幸我撑来不变更。有浪有风还自稳,无终无始乐升平。
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行。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
孙大圣合掌称谢道:“承盛意接引吾师。师父,上船去,他这船儿虽是无底,却稳;纵有风浪,也不得翻。”长老还自惊疑,行者叉着膊子,往上一推。那师父踏不住脚,毂辘的跌在水里,早被撑船人一把扯起,站在船上。师父还抖衣服,垛鞋脚,抱怨行者。行者却引沙僧八戒,牵马挑担,也上了船,都立在舟旱舟唐之上。那佛祖轻轻用力撑开,只见上溜头泱下一个死尸。长老见了大惊,行者笑道:“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着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撑船的打着号子也说:“那是你!可贺可贺!”
诗句翻译
鸿蒙初判有声名,幸我撑来不变更。
“鸿蒙初判”指的是宇宙的原始状态,即“天地未分”。这里的“声名”指的是名声或声誉。
“幸我撑来不变更”意味着佛祖用他的法力将唐僧从困境中救出,没有改变他的处境。
有浪有风还自稳,无终无始乐升平。
“有浪有风”指的是海上的波涛和风浪。
“还自稳”表明尽管有波涛和风浪,佛祖的船依然稳定。
“无终无始乐升平”表达了一种永恒和平的状态,意味着即使在无尽的时间中,也能保持平静。
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行。
“六尘”是佛教中的六个境界,即色、声、香、味、触、法。
“不染”指不被这些境界所影响,保持清净。
“能归一”是指能够达到内心的统一与平和。
“万劫安然自在行”表示无论经历多少劫难,都能安然自若地行走。
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
这句话描述了佛祖的船只是“无底的”,即没有底的船。
“难过海”意味着这艘船虽然无法直接渡过大海,但它仍然能够到达彼岸。
“今来古往渡群生”表示佛祖的慈悲之心跨越时间与空间,为众生带来救赎。
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看似平凡的场景——一个无底的船来渡人,展现了佛法无边的智慧和力量。诗中的佛祖形象既威严又亲切,他用神通广大的力量帮助唐僧和其他弟子脱险,展示了佛法的伟大。
- 诗歌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传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中的“无底船儿”不仅是物理上的无底,更象征了佛法的无边与深远。
- 整首诗充满了对佛法的赞颂和对未来的展望,让人感受到佛法的温暖和力量。它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象征意义,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智慧和慈悲的追求,以及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