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有个当案孔目,姓孙名定,为人最鲠直,十分好善,只要周全人,因此人都唤做孙佛儿。他明知道这件事,转转宛宛,在府上说知就里,禀道:“此事果是屈了林冲,只可周全他。”府尹道:“他做下这般罪,高太尉批仰定罪,定要问他‘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杀害本官’,怎周全得他?”孙定道:“这南衙开封府不是朝廷的,是高太尉家的?”府尹道:“胡说!”孙定道:“谁不知高太尉当权,倚势豪强,更兼他府里无般不做,但有人小小触犯,便发来开封府,要杀便杀,要剐便剐,却不是他家官府。”府尹道:“据你说时,林冲事怎的方便他,施行断遣?”孙定道:“看林冲口词,是个无罪的人。只是没拿那他两个承局处。如今着他招认做‘不合腰悬利刃,误入节堂’,脊杖二十,刺配远恶军州。”滕府尹也知这件事了,自去高太尉面前,再三禀说林冲口词。高俅情知理短,又碍府尹,只得准了。
诗句:
水浒传 · 第八回 ·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译文:
《水浒传》第八回,描述了林冲被陷害后,鲁智深在野猪林中与官兵的冲突。
注释:
- 水浒传: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
-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林冲(教头的谐音)因罪被流放至沧州。
-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鲁智深在沧州时,因误入野猪林而被官兵追捕,最后与官兵发生激烈冲突。
赏析:
此诗通过《水浒传》中的人物和事件,展现了古代社会对于正义的维护和对不公的反抗。林冲和鲁智深的形象,分别代表了封建社会中的“英雄”和“叛逆”,他们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黑暗。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古代人民对于公正的追求和对于邪恶势力的勇敢反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