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已自是日没沉西,划得船开,约行了五六里水面,看见侧边岸上一个人提着把锄头走将来。何涛问道:“兀那汉子,你是甚人?这里是甚么去处?”那人应道:“我是这村里庄家。这里唤做断头沟,没路了。”何涛道:“你曾见两只船过来么?”那人道:“不是来捉阮小五的?”何涛道:“你怎地知得是来捉阮小五的?”那人道:“他们只在前面乌林里厮打。”何涛道:“离这里还有多少路?”那人道:“只在前面,望得见便是。”何涛听得,便叫拢船前去接应,便差两个做公的,拿了叉上岸来。只见那汉提起锄头来,手到,把这两个做公的,一锄头一个,翻筋斗都打下水里去。何涛见了吃一惊,急跳起身来时,却待奔上岸。只见那只船忽地搪将开去,水底下钻起一个人来,把何涛两腿只一扯,扑桶地倒撞下水里去。那几个船里的却待要走,被这提锄头的赶将上船来,一锄头一个,排头打下去,脑浆也打出来。这何涛被水底下这人倒拖上岸来,就解下他的搭膊来捆了。看水底下这人,却是阮小七;岸上提锄头的那汉,便是阮小二。弟兄两个看着何涛骂道:“老爷弟兄三个,从来爱杀人放火,量你这厮直得甚么!你如何大胆,特地引着官兵来捉我们?”何涛道:“好汉,小人奉上命差遣,盖不由已。小人怎敢大胆要来捉好汉!望好汉可怜见,家中有个八十岁的老娘,无人养赡,望乞饶恕性命则个!”阮家弟兄道:“且把他来捆做个粽子,撇在船舱里。”把那几个尸首都撺去水里去了。两个胡哨一声,芦苇丛中钻出四五个打鱼的人来,都上了船。阮小二、阮小七各驾了一只船出来。

诗句:
那时已自是日没沉西,划得船开,约行了五六里水面,看见侧边岸上一个人提着把锄头走将来。何涛问道:“兀那汉子,你是甚人?这里是甚么去处?”那人应道:“我是这村里庄家。这里唤做断头沟,没路了。”何涛道:“你曾见两只船过来么?”那人道:“不是来捉阮小五的?”何涛道:“你怎地知得是来捉阮小五的?”那人道:“他们只在前面乌林里厮打。”何涛道:“离这里还有多少路?”那人道:“只在前面,望得见便是。”何涛听得,便叫拢船前去接应,便差两个做公的,拿了叉上岸来。只见那汉提起锄头来,手到,把这两个做公的,一锄头一个,翻筋斗都打下水里去。何涛见了吃一惊,急跳起身来时,却待奔上岸。只见那只船忽地搪将开去,水底下钻起一个人来,把何涛两腿只一扯,扑桶地倒撞下水里去。那几个船里的却待要走,被这提锄头的赶将上船来,一锄头一个,排头打下去,脑浆也打出来。

译文:
当时已经黄昏时分,何涛命令船只出发。在航行大约五六里后,他看见岸上有一个人拿着锄头走来。何涛问:“那个汉子,你是什么人?这里是哪里?”那人回答:“我叫这个村子里的人。这里叫做断头沟,没有路了。”何涛又问:“你有没有看到两只船过来?”那个人说:“那不是来捉阮小五的吗?”何涛又问:“你怎么知道的是来捉阮小五的?”那人说:“他们在前面的乌林里打架。”何涛说:“从这里到那里还有多远?”那个人说:“只有在前面,可以看到的地方就是了。”听到这话,何涛就叫人靠岸接应,并派了两个人拿上叉子上岸。这时,岸上的那个人拿起锄头就向那些公人砍去,第一个就把两个公人给砍倒了。

何涛看到这一切非常吃惊,急忙跳了起来。但当他刚准备逃跑时,那艘船突然开动起来,从水底冒出一个人来,抓住何涛的腿将他拖入水中。那几个人想逃跑,却被那个拿锄头的人赶上船,用锄头一个个砍下,鲜血飞溅。这时,何涛被拖进水中,就被绑在身上。水底的那个人正是阮小七;岸上提锄头的是阮小二。兄弟俩看着何涛骂道:“我们阮家三兄弟向来喜欢杀人放火,没想到你这人胆子这么大,竟敢引官兵来捉我们!”何涛说:“好汉们,小人奉官命出差,实在没办法。小人怎么敢大胆来抓你们!请好汉可怜可怜我,我家中有八十岁的老娘,没有人照顾,求饶饶了我吧!”阮家兄弟说:“先把他绑起来,做成粽子丢在船上。”然后把几个死者扔进水中。两个号角声一响,芦苇丛中跳出四五个人来,全都上了船。阮小二、阮小七各驾一只船出来。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水浒传》中的一次劫船事件。其中“何涛”是宋朝的一位官员,“断头沟”是一个地方名,指的是一个无人居住的偏僻地方。“提锄头的人”指的就是阮小七和阮小二两兄弟。他们的行动表现出了一种不畏强权的英雄气概。诗中通过描述事件的紧张气氛和人物的行动表现了水浒英雄们的豪迈精神和不屈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