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将歌女为婚配,却把忠良做贼拿。
且说武松下在大牢里,寻思道:“叵耐张都监那厮安排这般圈套坑陷我,我若能勾挣得性命出去时,却又理会!”牢子狱卒把武松押在大牢里,将他一双脚昼夜匣着,又把木杻钉住双手,那里容他些松宽。
话里却说施恩已有人报知此事,慌忙入城来和父亲商议。老管营道:“眼见得是张团练替蒋门神报仇,买嘱张都监,却设出这条计策陷害武松。必然是他着人去上下都使了钱,受了人情贿赂,众人以此不由他分说,必然要害他性命。我如今寻思起来,他须不该死罪。只是买求两院押牢节级便好,可以存他性命,在外却又别作商议。”施恩道:“见今当牢节级姓康的,和孩儿最过得好。只得去求浼他如何?”老管营道:“他是为你吃官司,你不去救他,更待何时。”
诗句:
- 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
- 假将歌女为婚配,却把忠良做贼拿。
译文:
- 施恩三次被捕入狱,武松在大牢中愤怒地反抗;
- 他们用歌女作为人质,却陷害忠良。
注释:
- “施恩三入死囚牢”:施恩连续三次被关进死囚牢,无法逃脱。
- “假将歌女为婚配”:利用美丽的歌女作为人质进行威胁或交易。
- “却把忠良做贼拿”:把忠心耿耿的人士当作盗贼抓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施恩和武松在江湖中的恩怨情仇,以及他们的悲惨遭遇。诗中的“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表达了施恩三次被捕入狱的悲剧,而“假将歌女为婚配,却把忠良做贼拿”则揭示了他们陷害忠良的恶行。整首诗通过强烈的对比和冲突,展现了江湖中人物的复杂性格和命运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