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热闹里,只见一个人从小路里走出来。众人看见,叫道:“主人来了!这黑大汉在此抢鱼,都赶散了渔船!”那人道:“甚么黑大汉,敢如此无礼?”众人把手指道:“那厮兀自在岸边寻人厮打!”那人抢将过去,喝道:“你这厮吃了豹子心,大虫胆,也不敢来搅乱老爷的道路!”李逵看那人时,六尺五六身材,三十二三年纪,三柳掩口黑髯;头上裹顶青纱万字巾,掩映着穿心红一点儿;上穿一领白布衫,腰系一条绢搭膊;下面青白袅脚多耳麻鞋;手里提条行秤。那人正来卖鱼,见了李逵在那里横七竖八打人,便把秤递与行贩接了,赶上前来,大喝道:“你这厮要打谁!”李逵也不回话,轮过竹篙,却望那人便打。那人抢入去,早夺了竹篙。李逵便一把揪住那人头发。那人便奔他下三面,要跌李逵。怎敌得李逵水牛般气力,直推将开去,不能勾拢身。那人便望肋下躅得几拳,李逵那里着在意里。那人又飞起脚来踢,被李逵直把头按将下去,提起铁锤大小拳头,去那人脊梁上擂鼓也似打。那人怎生挣扎。
这首诗出自《水浒传》,是第三十八回的内容,描写的是“及时雨”宋江与“神行太保”戴宗的相遇。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宋江和戴宗在一个小路上相遇,宋江看到一位身材魁梧的黑大汉在那里打鱼,便上前询问情况。
让我们来解读诗句:
- “正热闹里” —— 表示场景中人们正在忙碌且充满热闹的气氛。
- “只见一个人从小路里走出来” —— 描述了一个人物从小路出现的情景。
- “主人来了!” —— 暗示这个黑大汉是某个地方的主人,可能是钓鱼人或卖鱼人。
- “这黑大汉在此抢鱼,都赶散了渔船!” —— 描述了黑大汉抢夺鱼的行为,并让其他人把渔船驱散。
- “甚么黑大汉,敢如此无礼?” —— 黑大汉被指责为无礼。
- “你这厮吃了豹子心,大虫胆,也不敢来搅乱老爷的道路!” —— 形容这个黑大汉胆子很大,甚至敢对宋江这样的人物发难。
- “李逵看那人时,六尺五六身材,三十二三年纪,三柳掩口黑髯;头上裹顶青纱万字巾,掩映着穿心红一点儿;上穿一领白布衫,腰系一条绢搭膊;下面青白袅脚多耳麻鞋;手里提条行秤” —— 李逵看到这个人时,对其外貌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 “那人正来卖鱼,见了李逵在那里横七竖八打人,便把秤递与行贩接了,赶上前来,大喝道:”你这厮要打谁!” —— 这个黑大汉看到有人打他,便试图阻止,但被李逵直接打了一顿。
- “李逵也不回话,轮过竹篙,却望那人便打” —— 李逵没有回应,而是拿起竹篙直接向那个黑大汉打去。
- “那人抢入去,早夺了竹篙。李逵便一把揪住那人头发” —— 黑大汉迅速夺回竹篙,李逵则抓住他的头。
- “那人便奔他下三面,要跌李逵” —— 黑大汉试图攻击李逵,将他摔倒在地。
- “怎敌得李逵水牛般气力,直推将开去,不能勾拢身。那人便望肋下躅得几拳,李逵那里着在意里。那人又飞起脚来踢,被李逵直把头按将下去,提起铁锤大小拳头,去那人脊梁上擂鼓也似打。那人怎生挣扎” —— 李逵的力气如此之大,以至于黑大汉无法抵挡,只能挨打。
译文:
正当热闹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黑大汉从小路走来。众人看见后喊道:“主人来了!这黑大汉在这里抢鱼吃,都把渔船赶走了!”那人说:“什么黑大汉,竟敢如此无礼?”众人指向那个人说:“那就是那家伙。”那人冲过去问:“你是谁?为什么在这里打人?”李逵看见那人,便问他:“你是卖鱼的?为什么要在这里打我?”那人回答说:“我是来卖鱼的,看你在这里打人,所以我来问问。”李逵回答:“你来这里干什么?这里不是你应该来的地方。”那人又问:“你是谁?为什么要打我?”李逵回答:“我是梁山泊好汉鲁达,你要来我这里做什么?”那人笑着说:“我听说你是及时雨,特地来找你。”李逵听后大笑:“原来是神行太保花和尚。”两人一见如故,聊了很多天。
注释:
- 正(zhèng):正是。
- 热闹(lè)yù:指人群聚集,场面繁忙热闹。
- 黑大汉(hēi dà hàn): 指一个身材高大、肤色较深的人。
- 老爷:这里用来形容某人身份尊贵、地位很高。
- 那厮(nà sī): 指刚才提到的那个黑大汉。
- 豹子心(bào zi xīn):形容人很勇敢,有胆量。
- 穿心红一点儿:指的是戴在额头上的红色头饰。
- 白布衫(bái bù shān):白色的上衣。
- 青白袅脚多耳麻鞋(qīng bái niǎo jiǎo duō ěr méi xié):形容鞋子的颜色是青色和白色相间,鞋带多而长。
- 提行秤(tí xíng chè):手里拿着秤。
- 水牛般气力(shuǐ niú bàng qì lì):比喻力量非常大,就像一头水牛。
- 蹬(dēn): 踩,踏。
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精彩的诗,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场景的描述,展现了一场紧张而又激烈的战斗。诗中的李逵是一个豪爽、直率的人物,他的形象生动可爱,让人过目难忘。整首诗通过李逵的视角,展现了他的勇猛和正义感,同时也展示了他与神行太保之间的深厚友谊。这种描写手法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背景之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和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