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拨三钩通七路,共分九变合神机。

二十四步那前后,一十六翻大转围。

破锐摧坚如拉朽,搴旗斩将有神威。

闻风已落高俅胆,此法今无古亦稀。

却说呼延灼自从折了彭玘、凌振,每日只把马军来水边搦战。山寨中只教水军头领牢守各处滩头,水底钉了暗桩。呼延灼虽是在山西、山北两路出哨,决不能勾到山寨边。梁山泊却叫凌振制造了诸般火炮,尽皆完备,克日定时下山对敌。学使钩镰枪军士已都学成本事。宋江道:“不才浅见,未知合众位心意否?”吴用道:“愿闻其略。”宋江道:“明日并不用一骑马军,众头领都是步战。孙吴兵法却利于山林沮泽。却将步军下山,分作十队诱敌。但见军马冲掩将来,都望芦苇荆棘林中乱走。却先把钩镰枪军士埋伏在彼,每十个会使钩镰枪的,间着十个挠钩手。但见马到,一搅钩翻,便把挠钩搭将入去捉了。平川窄路也如此埋伏。此法如何?”吴学究道:“正如此藏兵捉将。”徐宁道:“钩镰枪并挠钩,正是此法。”

译文:    
四拨三钩通七路,共分九变合神机。    
二十四步那前后,一十六翻大转围。    
破锐摧坚如拉朽,搴旗斩将有神威。    
闻风已落高俅胆,此法今无古亦稀。    
赏析:    
这首诗出自《水浒传》第五十七回,描述了徐宁教使钩镰枪的过程以及宋江大破连环马的故事。诗中描绘了士兵们使用钩镰枪和挠钩手的战术动作,展现了士兵们英勇善战的形象。诗句中的“四拨三钩通七路”形象地描述了士兵们灵活运用钩镰枪的技巧,而“共分九变合神机”则表明了士兵们能够根据战场情况灵活调整战术。整首诗充满了战斗气息和英雄主义色彩,体现了中国古代战争中的智慧和勇气。    
    
译文:    
四拨三钩通七路,共分九变合神机。    
二十四步那前后,一十六翻大转围。    
破锐摧坚如拉朽,搴旗斩将有神威。    
闻风已落高俅胆,此法今无古亦稀。    
赏析:    
这首诗是《水浒传》中描述梁山好汉们用钩镰枪打败连环马的精彩片段。诗中详细描绘了士兵们如何利用钩镰枪和挠钩手进行战斗。其中,“二十四步”指的是士兵们在战斗中灵活移动,不会陷入被动;“一十六翻大转围”则形容士兵们在战场上灵活多变,善于利用地形和敌人的特点进行攻击。整首诗展现了梁山好汉们的勇敢和智慧,以及他们战胜敌人的能力和决心。同时,诗歌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着后世读者学习他们的英勇事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