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周通回寨里,见李忠诉说:“呼延灼武艺高强,遮拦不住,只得且退山上。倘或他赶到寨前来,如之奈何?”李忠道:“我闻二龙山宝珠寺,花和尚鲁智深在彼,多有人伴,更兼有个甚么青面兽杨志,又新有个行者武松,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不如写一封书,使小喽啰去那里求救。若解得危难,拚得投托他大寨,月终纳他些进奉也好。”周通道:“小弟也多知他那里豪杰,只恐那和尚记当初之事,不肯来救。”李忠笑道:“他那时又打了你,又得了我们许多金银酒器去,如何倒有见怪之心?他是个直性的好人,使人到彼,必然亲引军来救应。”周通道:“哥哥也说得是。”就写了一封书,差两个了事的小喽啰,从后山踅将下去,取路投二龙山来。行了两日,早到山下,那里小喽啰问了备细来情。
这首诗出自《水浒传》第五十七回,讲述的是在梁山泊与官军的战斗中,梁山军遭遇到连环马的挑战。周通回到山寨后向李忠报告了情况,希望得到帮助。李忠建议通过书信联系二龙山的鲁智深、杨志和武松等英雄豪杰,希望他们能来援救梁山,解此危难。
诗句及翻译:
- 水浒传 - 《水浒传》是一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宋江领导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 第五十七回 - 表示这是《水浒传》的第五十七个故事章节。
- 徐宁教使钩镰枪 - 描述了梁山好汉徐宁传授使用钩镰枪的技巧。
- 宋江大破连环马 - 讲述了梁山好汉在宋江的领导下,成功地击退了官军的连环马。
- 却说周通回寨里 - 这里“却”是连词,用于转折,说明接下来的内容与之前有所不同或有所变化。
- 见李忠诉说 - 李忠是梁山好汉之一,他在这里向周通报告战斗的情况。
- 呼延灼武艺高强 - 呼延灼是官军的将领,武艺高强,难以抵挡。
- 只得且退山上 - 表示官军暂时撤退,避免进一步的战斗。
- 倘或他赶到寨前来,如之奈何? - 这里问句表达了一种担忧或无奈的情绪,如果官军真的追上来了,将如何解决这种局面?
- 李忠道 - 这里的“道”是说的意思,李忠对周通的回答做出了解释或安慰。
- 我闻二龙山宝珠寺,花和尚鲁智深在彼,多有人伴 - 李忠告诉周通二龙山有鲁智深这位高手,而且有很多人帮助。
- 又新有个行者武松 - 这里指的是武松,他是另一个梁山好汉,擅长打虎,勇猛无畏。
- 更有兼有个甚么青面兽 - “青面兽”可能是对武松的一种俗称或者昵称。
- 也多知他那里豪杰 - 李忠认为他知道那里的好汉们都很了不起。
- 只恐那和尚记当初之事 - 担心鲁智深会因为过去的事情而记仇。
- 不肯来救 - 表示担心鲁智深不可能会过来帮助。
- 李忠笑道 - 李忠对这种担忧表示嘲笑或不以为然。
- 他是个直性的好人 - 形容鲁智深性格直爽,是个正直的人。
- 使小喽啰去那里求救 - 建议派遣一些手下去找鲁智深求助。
- 若解得危难,拚得投托他大寨 - 如果能够解决当前的困境,愿意投奔他的大寨。
- 月终纳他些进奉也好 - 希望每个月都能得到鲁智深的帮助,并为此感谢他。
赏析:
这整首诗通过描述周通与李忠之间的对话,展现了梁山好汉们在面临困难时的团结一致和勇敢斗争的精神。特别是通过对比呼延灼的武艺以及鲁智深、武松等人的英雄形象,凸显出梁山好汉们不畏强敌、团结一心的决心。同时,通过对周通担忧鲁智深可能不愿意帮助的描写,反映了人物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的重要性。整个故事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战争气息和英雄豪情,是《水浒传》中非常经典的情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