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雪肌肤,芙蓉模样,有天然标格。金铠辉煌鳞甲动,银渗红罗抹额。玉手纤纤,双持宝刃,恁英雄煊赫。眼溜秋波,万种妖娆堪摘。谩驰宝马当前,霜刃如风,要把官兵斩馘。粉面尘飞,征袍汗湿,杀气腾胸腋。战士消魂,敌人丧胆,女将中间奇特。得胜归来,隐隐笑生双颊。
且说这扈三娘引军红旗上,金书大字“女将一丈青”。左有顾大嫂,右有孙二娘,引一千馀军马,都是七长八短汉,四山五岳人。李成看了道:“这等军人,作何用处!索超与我向前迎敌,我却分兵勒捕四下草寇。”索超领了将令,手搭金蘸斧,拍坐下马,杀奔前来。一丈青勒马回头,望山凹里便走。李成分开人马,四下里赶杀。正赶之间,只听的喊声震地,雾气遮天。一彪人马,飞也似追来。李成急急退兵十四五里,首尾不能管顾。急退入庾家疃时,左冲出解形、孔亮,部领人马,赶杀将来。右冲出孔明、解宝,部领人马,又杀到来。三员女将,拨转马头,随后杀来。赶的李成军马,四分五落。急待回寨,黑旋风李逵,当先拦住。李成、索超冲开人马,夺路而去。比及回寨,大折一阵。宋江军马也不追赶。一面收兵暂歇,扎下营寨。
这首诗是《水浒传》中描述宋江兵打北京城关胜议取梁山泊的一段。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水浒传 · 第六十三回 · 宋江兵打北京城 关胜议取梁山泊 - 这是整首诗的主题,描述了宋江和他的军队攻打北京城,并试图夺取梁山泊的行动。
玉雪肌肤,芙蓉模样,有天然标格 - 描述扈三娘美丽如玉雪肌肤的女子形象,如同芙蓉花般娇美。
金铠辉煌鳞甲动,银渗红罗抹额 - 描述扈三娘身穿金色铠甲,闪耀着光泽,同时她的额头上还镶嵌着一块红色的丝带,增添了几分华丽。
眼溜秋波,万种妖娆堪摘 - 描述扈三娘眼神流转,充满了诱惑力,宛如秋天的湖水一般迷人。
谩驰宝马当前,霜刃如风,要把官兵斩馘 - 扈三娘骑着宝马,手持利刃,气势威猛,准备将前来抵抗的官兵斩杀。
粉面尘飞,征袍汗湿,杀气腾腾生胸腋 - 描述扈三娘战场上英勇奋战,战斗激烈,尘土飞扬,汗水浸湿了战袍,杀气逼人。
战士消魂,敌人丧胆,女将中间奇特 - 形容扈三娘在战斗中的勇猛,使得敌人感到恐惧,她作为女将领在战场上显得格外特别。
得胜归来,隐隐笑生双颊 - 描述扈三娘取得胜利后,脸上露出微笑,双颊微红。
且说这扈三娘引军红旗上,金书大字“女将一丈青” - 说明扈三娘率领的军队,旗帜上有“女将一丈青”的字样,表明她是军中的女将军。
左有顾大嫂,右有孙二娘,引一千馀军马,都是七长八短汉,四山五岳人 - 描述扈三娘的军队中有两位夫人和一位孙二娘,总共带领一千余名士兵,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具有各地特色。
李成看了道:“这等军人,作何用处!索超与我向前迎敌,我却分兵勒捕四下草寇。” - 李成看到这些士兵后,认为他们用处不大,于是命令索超前去迎战他的军队。同时,他还命令手下的士兵分兵追捕四处的草寇。
索超领了将令,手搭金蘸斧,拍坐下马,杀奔前来 - 索超接到命令后,拿起手中的金蘸斧,骑上战马冲向李成的部队。
一丈青勒马回头,望山凹里便走 - 扈三娘看到情况不妙后,勒马回头,寻找安全的藏身之处。
李成分开人马,四下里赶杀 - 李成指挥手下的士兵四处分散开来,与索超的军队交战。
正赶之间,只听的喊声震地,雾气遮天 - 双方激战时,喊声震天动地,浓雾弥漫,视线不清。
一彪人马,飞也似追来 - 李成的军队迅速追赶上来。
李成急急退兵十四五里,首尾不能管顾 - 李成急忙撤退,跑了十多里路,仍然无法有效地保护自己的部队。
急退入庾家疃时,左侧冲出解形、孔亮,部领人马,赶杀将来 - 李成撤退进入庾家疃时,左侧冲出了两位将领解形和孔亮,带领士兵追赶李成的军队。
右侧冲出孔明、解宝,部领人马,又杀到来 - 右侧又冲出了两位将领孔明和解宝,带领士兵继续追杀李成的军队。
三员女将,拨转马头,随后杀来 - 扈三娘、顾大嫂和孙二娘三位女将调转马头,随后加入战斗。
赶的李成军马,四分五落 - 扈三娘等人追击李成的军队时,李成的部队被打得溃不成军。
急待回寨,黑旋风李逵,当先拦住 - 李成急于回营寨时,被黑旋风李逵拦住去路。
李成、索超冲开人马,夺路而去 - 李成和索超突围而出,摆脱了追逐他们的敌军。
比及回寨,大折一阵 - 等到李成回到自己的营地时,已经损失惨重。
宋江军马也不追赶 - 宋江的军队也没有继续追击李成。
一面收兵暂歇,扎下营寨 - 宋江下令暂时停止战斗,收兵休息并进行扎营。
这首诗描绘了宋江及其军队攻打北京城,以及争夺梁山泊的战斗场面。扈三娘以其美貌和勇敢赢得了众人的敬仰。诗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紧张的战斗场景展现了古代战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