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高太尉要用诈术,诱引这伙英雄下山,不听闻参谋谏劝。谁想只就济州城下,翻为九里山前;梁山泊边,变作三江夏口。却似狼临犬队,虎入羊群。正是:只因一纸君王诏,惹起全班壮士心。毕竟众好汉怎地大闹济州,且听下回分解。
这首诗是《水浒传》中的一个情节,描述了高太尉诱引梁山好汉下山后,他们如何大闹济州的故事。下面是逐句释义:
水浒传 · 第七十九回 · 刘唐放火烧战船 宋江两败高太尉
只因高太尉要用诈术,诱引这伙英雄下山,不听闻参谋谏劝。谁想只就济州城下,翻为九里山前;梁山泊边,变作三江夏口。却似狼临犬队,虎入羊群。正是:只因一纸君王诏,惹起全班壮士心。
译文:
只因高太尉要用欺诈的手段,引诱这些英雄离开梁山。他们不听谋士的劝谏。谁知道,当他们来到济州城下时,这里已经变成了九里山前;而在梁山泊旁边,他们已经变成了三江夏口。这就像狼遇到了狗群,虎进入了羊群一样。正是因为一封君王的诏书,引起了全体好汉的义愤。
注释:
- 水浒传: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的是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起义的故事。
- 第七十九回:这是《水浒传》中的第七十九回,讲述了高太尉用计诱引梁山好汉的故事。
- 刘唐放火烧战船:刘唐是《水浒传》中的人物,他曾经放火烧了敌人的战船。这里的“放火”可以理解为烧毁敌人的船只。
- 宋江两败高太尉:宋江和高太尉在这场战斗中都失败了。
- 只因高太尉要用诈术,诱引这伙英雄下山:高太尉用欺诈的手段引诱梁山好汉离开梁山,这是作者对高俅的讽刺。
- 不听闻参谋谏劝:不听取谋士的劝谏。这里的“参谋”是指谋士,“谏劝”是指建议和劝告。
- 济州城下,翻为九里山前:济州城下,指济州城外的战场;九里山前,指九里山附近的地区。这里的“翻”可以理解为改变、转移的意思,即梁山好汉将战场转移到了九里山前。
- 梁山泊边,变作三江夏口:梁山泊是指梁山泊这个地方;三江夏口可以理解为三条江河交汇的地方。这里的“变作”可以理解为变化、改变的意思,即梁山好汉将战场转移到了三江夏口。
- 狼临犬队,虎入羊群:这里的“狼”和“犬”、“虎”和“羊”都是比喻,分别表示敌人和自己的对比。这句话的意思是,敌军如同狼一样凶狠,而己方如同狗群一样不堪一击。
- 只因一纸君王诏,惹起全班壮士心:这里的“君王”指的是皇帝,“诏”可以理解为命令、诏书。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帝的一道诏书引发了全体好汉的愤怒。
赏析:
这首诗是《水浒传》中的一段描写,通过描绘梁山好汉在高太尉的诱骗下,如何从梁山泊出发,前往济州城下,然后到达九里山前和三江夏口等地的场景,表现了梁山好汉的英勇无畏和对朝廷的不满。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如“狼临犬队,虎入羊群”,生动地展现了敌军的强大和己方的劣势。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朝廷的讽刺,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和对英雄们的同情。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