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曰:人之本心,本无二端;国之恒道,俱是一理。作善则为良民,造恶则为逆党。朕闻梁山泊聚众已久,不蒙善化,未复良心。今差天使颁降诏书,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其为首者,诣京谢恩;协随助者,各归乡闾。呜呼,速沾雨露,以就去邪归正之心;毋犯雷霆,当效革故鼎新之意。故兹诏示,想宜悉知。
宣和 年 月 日
当时军师吴用正听读到“除宋江”三字,便目视花荣道:“将军听得么?”却才读罢诏书,花荣大叫:“既不赦我哥哥,我等投降则甚?”搭上箭,拽满弓,望着那个开诏使臣道:“看花荣神箭!”一箭射中面门,众人急救。城下众好汉一齐叫声:“反!”乱箭望城上射来,高太尉回避不迭。四门突出军马来,宋江军中,一声鼓响,一齐上马便走。城中官军追赶,约有五六里回来。只听得后军炮响,东有李逵,引步军杀来;西有扈三娘,引马军杀来。两路军兵,一齐合到。官军只怕有埋伏,急退时,宋江全伙却回身卷杀将来。三面夹攻,城中军马大乱,急急奔回,杀死者多。宋江收军,不教追赶,自回梁山泊去了。
诗句:水浒传 · 第八十回 · 张顺凿漏海鳅船 宋江三败高太尉
译文: 《水浒传》第八十一回讲述了梁山泊的首领们因不满朝廷的不义,决定反抗。张顺在济州城下利用船只凿漏了敌人的防御设施,导致高俅的军队无法防守。宋江和卢俊义等人趁机发动攻击,将敌人打得大败。但最终,因为宋江没有听从劝告而投降,导致他的队伍被高太尉率领的官军追击,最终不得不撤退。
注释:
- 水浒传: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述了宋朝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聚集梁山泊,反抗腐败朝廷的故事。
- 第八十回: 《水浒传》中的具体一回,主要描写梁山好汉的抗争行动。
- 张顺: 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双钩枪,有“浪里白条”之称。
- 漏海鳅船: 指张顺所造的船只,能够在水下自如航行。
- 宋江: 梁山泊的首领之一,后成为皇帝封为武德大夫、忠义将军。
- 高太尉: 高俅,字端哥,是宋哲宗时著名的奸臣,曾陷害过许多忠良之士,包括梁山好汉。
赏析:
该段描绘了梁山好汉们在面对强敌时的英勇抵抗以及在胜利与失败间挣扎的心路历程。张顺的勇猛和智慧在济州城下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展现了他作为梁山泊杰出将领的才能。宋江虽然最终未能改变结局,但他的忠诚和对兄弟们的信任也体现了梁山好汉们的精神风貌。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力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不屈精神。通过这段故事,作者深刻地揭露了官场的腐败与黑暗,同时歌颂了那些为了正义和信仰不畏强权、勇往直前的梁山好汉们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