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城中客店内,歇着一个客人,姓叶名春,原是泗州人氏,善会造船。因来山东,路经梁山泊过,被他那里小伙头目劫了本钱,流落在济州,不能够回乡。听得高太尉要伐木造船,征进梁山泊,以图取胜,将纸画成船样,来见高太尉。拜罢,禀道:“前者恩相以船征进,为何不能取胜?盖因船只皆是各处拘刷将来的,使风摇橹,俱不得法;更兼船小底尖,难以用武。叶春今献一计,若要收伏此寇,必须先造大船数百只。最大者名为大海鳅船。两边置二十四部水车,船中可容数百人,每车用十二个人踏动。外用竹笆遮护,可避箭矢。船面上竖立弩楼,另造车摆布放于上。如要进发,垛楼上一声梆子响,二十四部水车,一齐用力踏动,其船如飞,他将何等船只可以拦当!若是遇着敌军,船面上伏弩齐发,他将何物可以遮护!其第二等船,名为小海鳅船。两边只用十二部水车,船中可容百十人,前面后尾,都钉长钉,两边亦立弩楼,仍设遮洋笆片。这船却行梁山泊小港,当住这厮私路伏兵。若依此计,梁山之寇,指日唾手可平。”高太尉听说,看了图样,心中大喜。便叫取酒食衣服赏了叶春,就着做监造战船都作头。连日晓夜催并,砍伐木植,限日定时,要到济州交纳。各路府州县,均派合用造船物料。如若违限二日,笞四十,每一日加一等;若违限五日外者定依军令处斩。各处逼迫守令催督,百姓亡者数多,众民嗟怨。有诗为证:
诗句
济州城中客店中,叶春献策高太尉。
纸画船样显智谋,征进梁山展雄图。
译文
在济州的城里有个客店,住着一个姓叶的客人,他原来是泗州人氏,擅长造船。因为来到山东,路过梁山泊,被那里的小伙头目抢劫了钱财,流落到了济州,不能回乡。听说高太尉要伐木造船,以图取胜,便将纸画成船样,来见高太尉。拜见之后,禀道:“先前恩相用船征进,为何不能取胜?盖因船只皆是各处拘刷的,使风摇橹,都不得法;更兼船小底尖,难以使用。叶春今献一计,若要收伏此寇,必须先造大船数百只。最大者名为大海鳅船。两边设置二十四部水车,船中可容数百人,每车用十二个人踏动。外用竹笆遮护,可避箭矢。船面上竖立弩楼,另设车摆布放置。如要进发,垛楼上一声梆子响,二十四部水车,一齐用力踏动,其船如飞,他将何等船只可以拦当!若是遇到敌军,船面上伏弩齐发,他将何物可以遮护!其第二等船,名为小海鳅船。两边只用十二部水车,船中可容百十人,前面后尾,都钉长钉,两边亦立弩楼,仍设遮洋笆片。这船却行梁山泊小港,当住这厮私路伏兵。若依此计,梁山之寇,指日唾手可平。”高太尉听说,看了图样,心中大喜。便叫取酒食衣服赏了叶春,就着他做监造战船的都作头。连日晓夜催并,砍伐木植,限日定时,要到济州交纳。各路府州县,均派合用的造船物料。如若违限二日,笞四十,每一日加一等;若违限五日外者定依军令处斩。各处逼迫守令催督,百姓亡者数多,众民嗟怨。
注释
- 济州: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北部。
- 客店:旅店、客栈。
- 叶春:人名,这里指的是故事中的主角。
- 泗州: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西北部。
- 小伙头目:年轻有为的人或首领。
- 纸画船样:用纸制作出的船的形状。
- 高太尉: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高级官员。
- 战船:用于战争的军事船只。
- 征进:出征、进攻的意思。
- 海运:一种利用海洋动力进行的运输方式。
- 木植:木材。
- 监造战船都作头:负责监督和管理战时船只建造的负责人。
- 笞四十:古代的一种刑罚,即鞭打四十下。
- 军令处斩:军队的命令和处罚。
- 造船物料:造船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 亡者:指死亡或失去生计的人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叶春为了解决高太尉伐木造船的问题,提出了建造大型战船的计划。通过详细的描述战船的设计、功能和使用场景,展现了叶春的智慧和远见。诗中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紧张氛围和人民对战争的恐惧心理。整首诗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