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将残兵入蓟州,膻奴原自少机谋。

宋江兵势如云卷,扫穴犁庭始罢休。

当时御弟大王亲引大军,将带四个孩儿,飞奔玉田县来。

且说宋江、卢俊义,各引军三万,战将人马,各取州县。宋江引兵前至平峪县,见前面把住关隘,未敢进兵,就平峪县西屯住。却说卢俊义引许多战将,三万人马,前到玉田县,早与辽兵相近。卢俊义便与军师朱武商议道:“目今与辽兵相接,只是吴人不识越境,到他地理生疏,何策可取?”朱武答道:“若论愚意,未知他地理,诸军不可擅进。可将队伍摆为长蛇之势,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相应,循环无端。如此,则不愁地理生疏。”卢先锋大喜道:“军师所言,正合吾意。”遂乃催兵前进,远远望见辽兵盖地而来。怎见的辽兵?但见:

水浒传第八十四回宋公明兵打蓟州城卢俊义大战玉田县
败将残兵入蓟州,膻奴原自少机谋。
宋江兵势如云卷,扫穴犁庭始罢休。
译文:
败将残兵进入蓟州,原来那臭名昭著的刘玄德(即刘玄德,这里可能是指辽王)本来就缺乏谋略。
宋江的军队像云彩一样席卷而来,直到彻底平定了辽国,方肯罢休。
注释:

  1. “败将残兵”指那些被击败的将领和士兵。2. “膻奴”是对辽国君主的一种贬称,意指他们如同牲畜一般不聪明。3. “刘玄德”可能是对辽王的一种尊称或别称,但根据上下文推测,这里可能是指那个被称为刘玄德的辽王。4. “云卷”形容军队浩浩荡荡,势不可挡。5. “犁庭”意为彻底清除敌人的领土。6. “罢休”表示停止行动或攻击。7. “御弟”可能是对辽王的一种尊称或别称。8. “大王亲引大军”表示辽王亲自率领大军。9. “四个孩儿”可能是指辽王的四个子女。10. “平峪县”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地名,位于河北境内。11. “前至平峪县”表示军队已经到达平峪县。12. “见前面把住关隘,未敢进兵”表示军队在看到前方的要塞后不敢继续前进。13. “就平峪县西屯住”表示军队在平峪县西部驻扎下来。14. “卢俊义”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后来成为梁山泊的首领。15. “军师”是对军师或军事顾问的称呼。16. “朱武”是小说中的一名人物,是卢俊义手下的军师。17. “吴人”指宋朝人,因为宋朝以吴越地区为发源地。18. “目今与辽兵相接”表示宋朝军队与辽国军队发生了冲突。19. “地理生疏”意为对某地不熟习。20. “诸军”指的是宋朝军队中的各级指挥官和士兵。21. “长蛇之势”是一种军事阵型,比喻军队排成一条线,头尾相连。22. “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相应,循环无端”是朱武提出的战术建议,即利用这种阵型来对付敌人。23. “诸军不可擅进”意思是不要轻率地进攻辽军。24. “远远望见辽兵盖地而来”表示辽军的兵力强大,势如洪水般涌来。25. “怎见的辽兵”是提问方式,表示要描述出辽军的情况。26. “但见”是古汉语表达方式,用来引出下文的描述。27. “盖地而来”意为如山洪般汹涌而来。28. “怎见的”是提问方式,表示要描述出辽军的气势。29. “刘玄德”可能是对辽王的一种尊称或别称。30. “膻奴”是对辽王的一种贬称,意指他们如同牲畜一般不聪明。31. “少机谋”意为缺乏谋略。32. “吴人不识越境”意味着宋朝人不熟悉辽国的地理环境。33. “诸军不可擅进”意思是不要轻率地进攻辽军。34. “若论愚意”意为如果按照我的建议行事。35. “未知他地理”意为不知道他们的地理情况。36. “诸军不可擅进”意思是不要轻率地进攻辽军。37. “可将队伍摆为长蛇之势”意味着可以采用长蛇阵的队形来作战。38. “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相应,循环无端”是朱武提出的战术建议,即利用这种阵型来对付敌人。39. “如此”表示这样做的好处。40. “不愁地理生疏”意味着不必担心地理陌生。赏析: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宋江和卢俊义两位英雄在攻打蓟州城的战斗中的策略和战术,以及辽军的应对措施。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战争不仅仅是武力的较量,还包括智谋、策略和地理知识的运用等多维度因素的综合体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