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解珍、解宝披上虎皮袍,拕了钢叉,只望深山里行。看看天色向晚,两个行到山中,四边只一望不见人烟,都是乱山叠障。解珍、解宝又行了几个山头。是夜,月色朦胧,远远地望见山畔一点灯光。弟兄两个道:“那里有灯光之处,必是有人家。我两个且寻去讨些饭吃。”望着灯光处拽开脚步奔将来。未得一里多路,来到一个去处,傍着树林,破二作三数间草屋下,破壁里闪出灯光来。解珍、解宝推开扇门,灯光之下,见是个婆婆,年老六旬之上。弟兄两个放下钢叉,纳头便拜。那婆婆道:“我只道是俺孩儿来家,不想却是客人到此。客人休拜。你是那里猎户?怎生到此?”解珍道:“小人原是山东人氏,旧日是猎户人家。因来此间做些买卖,不想正撞着军马热闹,连连厮杀,以此消折了本钱,无甚生理。弟兄两个只得来山中寻讨些野味养口。谁想不识路径,迷踪失迹,来到这里,投宅上暂宿一宵。望老奶奶收留则个。”那婆婆道:“自古云:谁人顶着房子走哩。我家两个孩儿,也是猎户,敢如今便回来也。客人少坐,我安排些晚饭与你两个吃。”解珍、解宝谢道:“多感老奶奶。”那婆婆入里面去了。弟兄两个,却坐在门前。不多时,只见门外两个人,扛着一个獐子入来,口里呼道:“娘,娘,你在那里?”只见那婆婆出来道:“孩儿,你们回了。且放下獐子,与这两位客人厮见。”解珍、解宝慌忙下拜。那两个答礼已罢,便问:“客人何处?因甚到此?”解珍、解宝便把却才的话,再说一遍。那两个道:“俺祖居在此。俺是刘二,兄弟刘三。父是刘一,不幸死了。止有母亲。专靠打猎营生,在此二三十年了。此间路径甚杂,俺们尚有不认的去处。你两个是山东人氏,如何到此间讨得衣饭吃?”你休瞒我,你二位敢不是打猎户么?”解珍、解宝道:“既到这里,如何藏的!实诉与兄长。”有诗为证:
诗句:
水浒传 · 第八十六回 · 宋公明大战独鹿山 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且说解珍、解宝披上虎皮袍,拕了钢叉,只望深山里行。看看天色向晚,两个行到山中,四边只一望不见人烟,都是乱山叠障。
解珍、解宝又行了几个山头。是夜,月色朦胧,远远地望见山畔一点灯光。弟兄两个道:“那里有灯光之处,必是有人家。我两个且寻去讨些饭吃。”望着灯光处拽开脚步奔将来。
译文:
再说,解珍和解宝穿上了虎皮大衣,拿着钢叉,一直往深山里走。到了傍晚时分,两人走到一座山中,四周看不到人烟,只有连绵的山峰和层层叠叠的树木。
解珍和解宝又走了几个山头。那天晚上,月亮朦朦胧胧,他们远远地看到山边有一个灯光。于是,兄弟俩说道:“哪里有灯光的地方,肯定是有人居住的地方。我们去那里找点吃的吧。”于是他们朝着那个灯光的方向走去。
注:
- 诗中“水浒传”指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 第八十六回为该小说的第八章,主要讲述了宋公明等人与独鹿山刘二、刘三兄弟之间的战争。
- “卢俊义”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位英雄人物。
- “虎皮袍”是古代猎户或战士常用的装备。
- “拕”是古代的一种兵器,类似于现代的叉子。
- “深山”指的是山区,通常较为偏远,不易被外人发现。
- “人烟”指人类居住的村落或城镇。
- “乱山叠障”形容山峦重叠,景象杂乱无章。
- “月光朦胧”形容月光昏暗,看不清远处的景物。
- “灯火”指夜晚人们点起的光亮,用以照明。
- “寻去讨些饭吃”意思是寻找食物并讨要。
- “拽开脚步”是指加快步伐向前赶。
- “破壁里闪出灯光来”指在墙壁的破洞中闪烁着微弱的灯光。
- “婆婆”是对老年妇女的称呼。
- “猎户”指的是以打猎为职业的人。
- “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 “生意”在这里指的是买卖或商业活动。
- “路径甚杂”形容道路非常复杂,难以辨认方向。
- “不认”意为不认识或不知道。
- “客人何处?因甚到此?”意为问客人从哪里来,为何来到这里?
- “祖居在此”指家世代居住在这里。
- “刘二”“刘三”是小说中的角色名,这里可能是两位主人公的名字。
- “父是刘一”指他的父亲叫刘一。
- “不幸死了”表示父亲已经去世。
- “母亲”指妻子。
- “专靠打猎营生”指专门依赖打猎为生。
- “二三十年”表示已经过去二三十年。
- “此间路径甚杂”指这里的路非常复杂,难以辨认方向。
- “藏的”指隐藏起来。
- “实诉与兄长”意为如实告诉哥哥。
- “有诗为证”意味着有诗歌作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