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党三陈已被伤,假乘服色进军粮。
因观形貌生猜忌,揭地掀天起战场。
却说那三百只船上人,见半日没些动静。左边一百只船上张横、张顺,带八个偏将,提军器上岸;右边一百只船上十员正将,都拿了枪刀,钻上岸来。守江面南军,拦当不住。黑旋风李逵和解珍、解宝,便抢入城。守门官军急出拦截,李逵轮起双斧,一砍一剁,早杀翻两个把门军官。城边发起喊来,解珍、解宝各挺钢叉入城,都一时发作,那里关得城门迭?李逵横身在门底下,寻人砍杀,先在城边二十个偏将,各夺了军器,就杀起来。吕枢密急使人传令来,教牢守江面时,城门边已自杀入城了。十二个统制官听得城边发喊,各提动军马时,史进、柴进早招起三百只船内军兵,脱了南军的号衣,为首先上岸,船舱里埋伏军兵,一齐都杀上岸来。为首统制官沈刚、潘文得两路军马来保城门时,沈刚被史进一刀剁下马去,潘文得被张横刺斜里一枪搠倒。众军混杀。那十个统制官都望城门里退入去,保守家眷。穆弘、李俊在城中听得消息,就酒店里夺得火种,便放起火来。吕枢密急上马时,早得三个统制官到来救应。城里降天也似火起。瓜洲望见,先发一彪军马过来接应。城里四门,混战良久,城上早竖起宋先锋旗号。四面八方,混杀人马,难以尽说,下来便见。
诗句及译文:
万里长江似建瓴,东归大海若雷鸣。浮天雪浪人皆惧,动地烟波鬼亦惊。
赏析:
这首诗是《水浒传》中著名的篇章之一,出自第一百一十一回“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诗中描述的是万里长江的壮阔景象和其所带来的震撼力。首句“万里长江似建瓴”描绘了长江的宽广,如同大水倾泻一般;第二句“东归大海若雷鸣”则形容了长江入海时的壮观声音,仿佛雷声震耳。接下来两句“浮天雪浪人皆惧,动地烟波鬼亦惊”,进一步强调了长江水势的浩大,连天空中的雪花都被江水激起,而江面的烟雾波纹也让人感到恐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宏大,充分展现了长江的壮丽景色与巨大威力。
关键词注解:
- 万里长江:指贯穿中国东部的重要河流,全长约数千公里。
- 建瓴:古代一种倾倒大水的方式,这里比喻长江的水流如大水般汹涌。
- 东归大海若雷鸣:描述长江入海口时的巨大声响,如同雷鸣般震撼。
- 浮天雪浪:形容江面波涛滚滚,如白雪覆盖在天空之上。
- 动地烟波:描绘江面上烟雾弥漫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奸党:指当时朝廷中的奸佞之臣。
- 假乘服色:暗指奸党的伪装。
- 金山寺: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北郊的金山上,是佛教名胜古刹之一。
- 宋江:《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后接受朝廷招安,参与了对抗方腊的斗争。
- 江南十二神:方腊手下的十二位统制官,他们共同守把润州江岸,为抵抗宋朝军队做出了贡献。
- 甘露亭: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北郊的甘露寺前,曾是吕师囊据守江岸的地点。
诗作原文及赏析:
万里长江似建瓴,东归大海若雷鸣。
浮天雪浪人皆惧,动地烟波鬼亦惊。
竭力只因清国难,勤王端拟耀天兵。
潜踪敛迹金山下,斩将搴旗在此行。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长江水势浩大、气势磅礴的场景。诗人借助自然景观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正义事业的支持。整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体现了《水浒传》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