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生也直,人苟欲生,必全其直;贫者士之常,士不安贫,乃反其常。进食需箸,而箸亦悉随其操纵所使,于此可悟用人之方;作书需笔,而笔不能必其字画之工,于此可悟求己之理。
【注释】
集灵篇:指《庄子·外物》中的一篇,记载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
之直:人的本性。
安贫:不追求享受。
尽其常:完全按照本性行事。
操:掌握,支配。
用人之方:用人的原则。
求己之理:自我修养的道理。
【赏析】
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文章通过写“人”和“士”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人要按自己的本性办事、为人,不要被外界条件所左右的道理。
第一段:“人之生也直,人苟欲生,必全其直。”意思是说,人活着的本性是正直的。人如果要想活下去,就必须保持自己本性的正直。
第二段:“贫者土之常,士不安贫,乃反其常。”意思是说,贫穷的人是常态,有才德的人不愿意贫穷,就违背了常态。
第三段:“进食需箸,而箸亦悉随其操纵所使,于此可悟用人之方;作书需笔,而笔不能必其字画之工,于此可悟求己之理。”意思是说,吃饭需要筷子来操作,而筷子也会随着操作来使用。从这里可以领悟到任用人才的方法。写书法需要毛笔,但毛笔并不能保证写出的字画工整。在这里可以领悟到修身养性的道理。
文章以“人之生也直”开头,引出了人活着的本性是正直的,接着写人活着的本性是正直的,人如果要想活下去,就必须保持自己本性的正直。这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其实是很有深意的,它表明做人做事都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可为世俗所动,更不要为名利地位而失去自我。
文章接下来通过写贫富、士与非士的不同表现,说明一个人如果能够坚守自己本性的话,那么他就不会像那些贪图安逸富贵的人那样去追求物质享受,而是会坚持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和人生理想。
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又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里作者指出吃饭、写字都是很平常的事,但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却有着深刻的道理。比如吃饭的时候需要用到筷子,而筷子也会随着操作来使用。这说明即使是再平凡的事物也有它存在的道理和规律。再如写书法需要毛笔,但是毛笔却不能保证写出的字画工整。这里作者再次强调了自己对于“用人之道”和“修身之道”的理解。
这篇文章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启发性。它告诉我们做人做事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要被外界条件所左右。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学会抓住本质和规律,不要盲目地去追求表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