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胜关前津吏迎,南风猎猎动高旌。
鱼龙水底寒无梦,鸡犬山中夜不惊。
在德岂论天堑险,开邦正喜地图平。
一钩月挂西南树,卧听篙师欸乃声。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和语言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选项中的句子与诗作进行比较,看其符合度;然后把握诗句的意思,并注意隐含信息和重点词;还要注意有无使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词、成分残缺或多余等现象。本题要求“赏析”,赏析的角度可以是内容、情感、手法、语言等,考生在分析时要全面考虑,不能只答一方面的内容。
(1)“舟至大胜关”是第一联,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大胜关”是地名,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北岸,东距重庆奉节县23公里;西距宜昌市40公里。这里地势险要,为川鄂咽喉,有“小汉口”“小夔门”之称。诗人由蜀乘舟顺江东下,抵达此地,不禁心旷神怡,故有“舟至大胜关”之句。
(2)“大胜关前津吏迎”写诗人抵达大胜关前的情景。“津吏”是渡船的管理人员。他们迎接诗人,表明诗人此行是顺江东下。
(3)“南风猎猎动高旌”是第二联,描绘诗人在大胜关所见江面景象。“猎猎”形容风势疾速强劲。“高旌”指船帆。诗人站在船上远望江面,看到南方吹来的狂风猎猎地掠过水面,掀起船帆。
(4)“鱼龙水底寒无梦,鸡犬山中夜不惊”是第三联,描写诗人在大胜关所见到的大好山水。“鱼龙”指鱼儿和蛟龙,都是水族,此处泛指江中的鱼类和游龙。“寒无梦”是说江水寒冷,没有鱼龙做梦。“鸡犬山中夜不惊”意思是说鸡鸣狗吠之声,在深山里也听不见。这两句写出了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妙景色。
(5)“在德岂论天堑险”是第四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忧虑之情。“在德”即治理国家,“沦”即陷落,沦陷。“天堑险”指天然的屏障。诗人担忧的是:治理国家怎能仅凭天险呢?
(6)“开邦正喜地图平”是第五联,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之情。“开邦”指建立国家,“地图平”即版图完整。诗人担忧的是:建立新国家的版图怎么能完整无缺呢?
(7)“一钩月挂西南树”是第六联,写诗人在夜晚听到船夫划船的声音。“月挂西南树”是说月亮挂在西边的树上,诗人在船上听到船夫划桨的声音,心中十分惬意,故有“月挂西南树”之句。
【答案】
①“舟至大胜关”是诗人从四川出发,乘船顺江东下到达大胜关时所写,点明此次行程的起点。②“大胜关前津吏迎”,交待诗人到达目的地后,当地官员迎接的情景。③“南风猎猎动高旌”,写诗人在大胜关所见江面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喜爱之情。④“鱼龙水底寒无梦”,写诗人在大胜关所见山中景象。⑤“鸡犬山中夜不惊”,写诗人在大胜关所见山中生活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⑥“在德岂论天堑险”,表达作者担忧国家治理不善而遭外敌入侵的忧患意识。⑦“开邦正喜地图平”,表达作者担忧国家疆域辽阔而不设防而遭外敌入侵的忧患意识。⑧“一钩月挂西南树”,写诗人在夜晚听到船夫划桨声音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