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二更初,海上涌出白蟾蜍。
圆于止水悬金镜,阙若清冰碎玉壶。
黑处山河还复正,明边桂树不曾枯。
中庭额塌泥沙拜,虮虱微臣本姓卢。
【注释】
- 四月初五:农历四月十五。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为阴历正午月中,太阳直射赤道,白天最长,夜晚最短,故称“仲夏”。
- 二更初: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一时的时间段。
- 海上涌出白蟾蜍:月亮被黑云遮住后,从海上升出一个白色的蟾蜍(即月蚀)。
- 圆于止水悬金镜:月亮在天上像一块金子一样明亮,悬挂在海面上。
- 阙若清冰碎玉壶:月亮在天空像一片清澈的冰块,碎片般地悬挂在空中。
- 黑处山河还复正:月亮在黑夜里将黑暗的地方照亮,恢复其本来面貌。
- 明边桂树不曾枯:月亮照亮了明亮的边缘,桂树依然生长着,不会因月光而枯萎。
- 中庭额塌泥沙拜:月亮照进庭院,让泥土变干变硬,人们叩头行礼。
- 虮虱微臣本姓卢:指臣子对皇帝的尊敬,表示自己卑微,但仍然忠诚于朝廷。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月食现象和象征意义的作品。诗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月食时的景象及其象征意义。
首句“四月十五二更初,海上涌出白蟾蜍。”描述了月食开始的时间,也就是农历四月十五日夜十二点前后,这时月亮被乌云遮挡,看起来像一只白蟾蜍。这里的“白蟾蜍”既形容了月亮的形状,也象征着月食带来的神秘感。
第二句“圆于止水悬金镜,阙若清冰碎玉壶。”进一步描绘了月食发生时的情景。月亮在夜空中如同一面金色的镜子悬浮在那里,而月亮的边缘仿佛是清冷透明的冰块,破碎后散落下来。这两句诗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第三句“黑处山河还复正,明边桂树不曾枯。”表达了月亮照亮了暗处,使得山川河流恢复了原貌;同时,它也照亮了明亮的边缘,让桂花树继续繁盛生长。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观赋予了生命与情感,增加了诗歌的意境与深度。
最后一句“中庭额塌泥沙拜,虮虱微臣本姓卢。”则以宫廷中的礼节来比喻对月亮的敬畏之情,表达了臣子对皇帝的尊敬和忠诚。这里的“虮虱微臣”指的是臣子,而“本姓卢”则强调了臣子的谦逊和忠诚。
整首诗以月食为背景,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描绘了月食这一自然现象及其象征意义。同时,诗人也借由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与态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