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禢太守,相见内门前。
为问洪都士,言登孝子船。
张帆当五月,读礼又三年。
梅子经旬雨,蓬莱咫尺天。
贤哉钟子耳,寂甚伯牙弦。
自叹初倾盖,那堪在别筵。
青云从此去,丹凤睹争先。
出饯惭衰老,题诗在烛边。

注释:

  1. 宣城太守是钟禢,相见内门前:钟禢为宣城太守时与作者见面在府内。
  2. 为问洪都士:问钟禢是否曾去过洪都(南昌)?
  3. 言登孝子船:钟禢曾说,他在孝子江中乘船,登上了孝子之舟。
  4. 张帆当五月:指钟禢去洪都的时间是在五月。
  5. 读礼又三年:三年前,也就是作者和钟禢相遇的时候,钟禢已经读了三年的《礼经》。
  6. 梅子经旬雨:梅子成熟期间,经过了十天的降雨。
  7. 蓬莱咫尺天:蓬莱山距离眼前不远。
  8. 贤哉钟子耳:赞美钟禢是个贤人。
  9. 寂甚伯牙弦:形容钟禢的琴声非常清冷,就像伯牙的琴音。
  10. 自叹初倾盖:诗人感叹自己初次与钟禢相识。
  11. 那堪在别筵:怎能忍受在别离的宴会上。
  12. 青云从此去:指钟禢从此要升官去了。
  13. 丹凤睹争先:丹凤鸟展翅争飞,比喻钟禢将有显赫的成就。
  14. 出饯惭衰老:作者因为送别钟禢而感到惭愧,自己已到了老年。
  15. 题诗在烛边:在烛光旁吟咏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赏析:
    此诗作于唐大历二年(767),当时诗人正隐居于永嘉(今浙江温州)。钟禢,字仲伟,号南溪居士。这首诗就是作者送钟禢赴京任御史大夫(即“谏议大夫”)时所写的赠行诗。全诗四联,每联五句,结构整齐,对仗工稳,音韵和谐,情调悲壮,风格沉郁。
    首联写送别之时钟禢在府内,作者与钟禢相见内门前。颔联以洪都士、孝子舟的典故点明钟禢将要到京城做官。颈联写钟禢乘船去京的时间是在五月,经过十天的降雨后,到达京师的时间就在三月或四月。这两句诗是全诗最精彩之处,它不仅把时间写得准确无误,而且把钟禢乘船去京的整个过程描绘得如诗如画,富有诗意。尾联写钟禢即将升迁之事。最后一句写告别宴席,抒发感慨,流露出诗人对钟禢的敬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