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处非关竹外斜,自缘能向雪中华。
若随桃李争春色,纵有清香未足夸。

【注释】:

梅花 其一:这是一首咏梅诗。作者借梅花自喻,以表达自己不与桃李争艳的品格。

好处非关竹外斜:梅花生长在严寒之中,它不怕风欺雪压,凌寒独开,所以人们说它的品格高洁。“好处”指高尚的品格。

自缘能向雪中华:梅花能在冰雪中开放,是因为它能傲霜斗雪。

若随桃李争春色:如果梅花去和桃李争奇斗艳的话,那么梅花就失去了它的特色了。

纵有清香未足夸:即使梅花有清香,但也只是暂时的、外在的东西,不能算是真正的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当时他已退居家乡,过着隐居的生活,过着清静恬淡的闲适生活。此作写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春,当时诗人已经六十八岁,但他仍然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他在《梅花》一诗里表示了这种坚贞不屈的精神。

诗的前两句“好处非关竹外斜,自缘能向雪中华”,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描写梅花的品性,实际上却是借咏梅来比喻诗人自己的品质。诗人用“非关”二字,把梅花和松柏相比,突出了梅花的傲骨精神。松柏在严寒中屹立不倒,不畏霜雪,因此诗人称它为“高人”。诗人又进一步把梅花比做“竹子”,说明它是在寒冷的环境中,经受住了考验,才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梅花之所以受人喜爱和赞赏,并不是因为梅花生长在竹林旁边而斜出,而是因为它能在严寒中开花。

三四两句:“若随桃李争春色,纵有清香未足夸。”意思是说:如果梅花跟着桃花、李花争奇斗艳,那么梅花的清香也就不值得称赞了。这两句话表明诗人不愿同流合污。诗人认为,梅花虽然可以和桃李一样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但是,梅花却有自己的特点:它的清香不是一时的,而是长久的,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会像桃花那样易衰,也不会像李花那样娇艳欲滴。所以,即使梅花有清香,但只是短暂的、外在的东西,不能算是真正的香。

最后两句:“若随桃李争春色,纵有清香未足夸。”是诗人在总结前面的意思。诗人认为,梅花之所以受人喜爱,并不在于它的清香,而在于它那不随波逐流的品质。梅花之所以能傲寒斗雪,正是因为它有着梅花那种高洁的品质。诗人认为,只有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受到尊重;只有那些有高尚节操的人,才能受到人们的赞扬。因此,诗人强调,一个人如果只追求虚名浮利,就不免要像那跟在桃李后面去争春色的小草一样,尽管也会发出沁人的芳香,但却是微不足道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