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之水,清且涟,明如镜,直如弦。
青骢系著江边树,绣衣考绩朝天去。
津人伐鼓送楼船,十丈云帆南斗边。
鲸波帖帖风不起,使君之心有如水。
激浊扬清振纲纪,万岁千秋报天子。

【注释】

江之水,清且涟:江水清澈。

明如镜:像镜子一样明亮。

直如弦:像弦一样直。

青骢系著江边树:青色马缰绳系在江边树。

绣衣考绩朝天去:穿着锦绣衣服去京城考核官员的政绩。

津人伐鼓送楼船:渡口的人们敲鼓为船送行。

鲸波帖帖风不起:大波浪平静,没有起风。

使君之心有如水:使君(即吴某)的心情像水一样平和。

激浊扬清振纲纪:清除邪恶,表彰美德,整顿纪律。

万岁千秋报天子:永远记住天子的恩情。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首句写江水,次句写江上行人的装束,三、四两句写送别的场景,五、六两句写行人赴京后的表现,末联写行人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全诗以江流作比,借景抒情,表达了送别友人赴京赴任,祝愿其功成名就的美好愿望。

这首诗是诗人送宪司知事吴君赴京考绩时所作。宪司知事吴君赴京考绩是本篇写作背景。吴君到任后能“激浊扬清”,整肃吏治,“万岁千秋报天子”。因此,诗人希望吴君到京考绩后能“扬清激浊”,报效国家,为国尽忠,为官清廉。

首二句先从江水的清澈和明亮着笔,写出江水的澄澈和明净,用“明”字点出江水“清且涟”的特点。“明如镜”“直如弦”都是比喻的写法,把江水写得更加美丽动人。“明如镜”“直如弦”与“青骢系江边”“绣衣考绩朝天去”相照应,既突出了江水的清澈、明净,也表现了江岸行人的整洁。接着,诗人又描绘了一幅送别的生动场面:“青骢系著江边树,绣衣考绩朝天去。”青骢马拴在江边树上,穿着锦绣衣服的人要朝天而去了。这两句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而且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主题。

第三四句写渡口送行的动人情景。作者通过渡口人们击鼓吹号,送舟行去的情景描写来烘托行人赴任赴京的喜悦心情。这里用一“伐鼓”一“扬帆”两个动词将整个送别场面刻画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富有节奏感和画面感。

最后两句写行人赴京后的表现。“鲸波帖帖风不起”,意谓江面风平浪静,没有起风。“风不起”是“使君之心有如水”的铺垫;“使君之心有如水”则是指吴君心地坦荡、公正无私,正如流水一样清澈、透明。“鲸波帖帖风不起”与“青骢系著江边树”相照应,进一步衬托了行人的清正廉明。而“激浊扬清振纲要”,“万年永报天子恩”则是对行人寄予的期望和祝愿。

此诗采用比兴手法,借江水喻人,寓情于景,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