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山头生白云,北邙山下多古坟。
借问谁家埋白骨,此中半是洛阳人。
陌头夜夜铜驼哭,冢上萧萧悲宰木。
家贫无地葬遗骸,忍见乌鸢啄人肉。
白日短短云无根,翁仲百年当墓门。
花落春风一杯酒,几家寒食见儿孙。
【赏析】
此诗为唐代诗人韩愈所写,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这是作者在汴州为观察使时的作品。这首诗是一组咏怀古迹之作,借指题中之“行”,抒发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有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全诗以“古墓”为主线,通过对洛阳故都的历史遗迹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乱不安,以及人民遭受的苦难。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首句“北邙山头生白云”,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北邙山是一座古老的山脉,山上生长着洁白的白云。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生命的无常。
“北邙山下多古坟”,进一步描绘了这片土地的历史沉淀。在北邙山下,有许多古老的坟墓,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敬畏。
“借问谁家埋白骨,此中半是洛阳人”,这句诗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通过询问,得知在这众多坟墓中,有很多都是洛阳人的。这句诗表达了对那些逝去的生命的尊重和对洛阳人民遭遇的同情。
“陌头夜夜铜驼哭,冢上萧萧悲宰木”,这句诗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那些逝去生命的哀悼。每当夜晚降临,铜驼就会发出悲鸣,而那棵高大的树木也会发出哀嚎。这些形象化的描述,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那种悲伤和凄凉的氛围。
“家贫无地葬遗骸,忍见乌鸢啄人肉”,这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许多贫苦人家因为贫穷无法安葬逝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乌鸦啄食他们的遗体。这种残酷的现实,让人不禁感到悲哀和愤怒。
“白日短短云无根,翁仲百年当墓门”,这句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命运无常的感慨。白日虽然短暂,但天空中的云彩却仿佛没有根一样飘浮不定。同样,那些被安葬在坟墓里的人们,他们的生命也如同这飘忽不定的云彩一般,最终会消逝在岁月的长河之中。
“花落春风一杯酒,几家寒食见儿孙”,这句诗以春天的景象作为背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春风拂面,花儿凋零,然而在这样的季节里,人们依然能够欢聚一堂,共饮美酒。这种对比鲜明的画面,让人不禁感叹生活的美好与无常。而对于那些已经离世的亲人,只能在寒食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才能见到他们的子孙,这种无奈和悲痛,让人心生感慨。
《寒食行二首》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和社会现实的描绘,作者表达了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刻思考。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作者对于人性、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