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穹窿半倚天,停骖午饷更攀缘。
可堪远地重为客,欲向空门一问禅。
寺对澄潭涵夜月,窗摇古树落云泉。
追思往昔曾经此,屈指而今十五年。
【注释】
(1)石壁穹隆:指石壁上有像穹隆一样的洞穴。
(2)停骖:停下马车休息。午饷:中午吃饭。更攀缘:更上一层。
(3)重为客:再次作客。空门:佛教寺院。
(4)澄潭:清澈见底的池水。涵:包容。
(5)古树:古老的树木。落云泉:飘洒的云雾落在泉水中。
(6)十五年:指从公元1094年到1077年,共十五年时间。
【赏析】
此诗写诗人于1077年(元丰二年)秋,由江州赴黄州,途经东坡月潭寺云泉阁时所作。首句写登高所见之景;颔联抒发羁旅之情;颈联写登临怀古,追忆往事;尾联写岁月流逝,感慨万千。全诗以景起,以景结,意境幽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首联“石壁穹窿半倚天,停骖午饷更攀缘。”描写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石壁上有一个像穹隆一样的洞,诗人站在上面俯瞰着下方的大地,他停下车来休息,又登上去更上一层楼,饱览周围的美景。
颔联“可堪远地重为客,欲向空门一问禅。”是写自己远离家乡,身处异乡,感到孤独、无聊而想求得精神上的寄托。诗人说:“可惜啊! 我在远方作客,没有亲人在身边陪伴,真想到佛寺里去,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颈联“寺对澄潭涵夜月,窗摇古树落云泉。”是写自己在寺庙中的所见所闻。诗人看到寺庙面对着澄澈如水的池塘,池塘里的月亮映照在水中,仿佛把月亮也装进了池塘。窗外的古树摇曳着树叶,仿佛在飘动着白色的雾气,飘洒进泉水里。
尾联“追思往昔曾经此,屈指而今十五年。”是诗人回顾自己的过去,感叹时间的流逝。他回想起从前在这个地方的时候,那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现在他已经离开这个地方十五年了。
这首诗以景起兴,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通过描绘景色,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诗歌具有了更加深远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