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蚓号登夕,纷纷杂管弦。
新雷犹未动,鸣蛰已相先。
呼吸长随月,行藏共戴天。
世情浑莫测,何意受人怜。

【注释】

千(qian)蚓:蚯蚓。号:鸣叫。登:指上到天空,这里指升天。夕:指黄昏。

纷纷:形容声音很多的样子。管弦:乐器。

新雷:刚刚响过雷声。犹:还。动:响起。蛰(zhe):冬眠的虫类。相先:先于他人。

呼吸:呼吸之气,比喻自然界的生气。随:随着。月:月夜或月光。行藏:生活起居。戴:支撑。

世情:世间人情冷暖变化无常。浑:全,都。

何意:何必。受人怜:被世人所怜惜。

【赏析】

元夜: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元宵节,是中国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有观灯、吃元宵等习俗。

这首诗描写了元夜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世事的感叹和无奈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第一句“千蚓号登夕,纷纷杂管弦”,描写了元夜时蚯蚓发出的声响和周围的声音。千蚓是指无数蚯蚓同时发出声响,登上天空,声音混杂在一起如同乐器奏出的乐声一般。纷纷指的是声音众多,杂则表示这些声音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管弦是古代乐器的统称,这里用以形容周围声音的丰富多样。

第二句“新雷犹未动,鸣蛰已相先”,描绘了雷声尚未响起而蛰伏的动物已经开始活动的场景。犹字在这里表示还没有,未动则意味着尚未响起。鸣蛰则是指那些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并活动起来,它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春天的到来。

第三句“呼吸长随月,行藏共戴天”,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呼吸长随月指的是月亮照耀大地,使得万物得以生长;行藏则是指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方式。这里的共戴天则是说自然界的生命与天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相互依存。

第四句“世情浑莫测,何意受人怜”,揭示了诗人对社会人情的感慨和无奈。浑则表示全部、整体,无法分辨;莫测则意味着难以捉摸,难以理解;何意则是为何之意,即为什么人们会如此对待自己;受人怜则是指被世人所怜悯,暗示了自己在社会中的处境艰难。

整首诗通过描绘元夜的景象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担忧。诗中的自然景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相互映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