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瀑洒寒冰,危梁跨碧层。
天涯图里看,白发未归僧。
注释:
飞瀑洒向寒冷的冰石,高悬的梁柱横跨碧绿的山峦。
在遥远的天涯图里观望,白发未归的僧人还在寻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飞瀑流泉、高桥横架、远山连绵的自然风光。诗人通过生动的形象,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神秘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岁月匆匆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山水诗。
飞瀑洒寒冰,危梁跨碧层。
天涯图里看,白发未归僧。
注释:
飞瀑洒向寒冷的冰石,高悬的梁柱横跨碧绿的山峦。
在遥远的天涯图里观望,白发未归的僧人还在寻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飞瀑流泉、高桥横架、远山连绵的自然风光。诗人通过生动的形象,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神秘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岁月匆匆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山水诗。
应制赋听松 石榻坐来久,松涛万壑声。 轻扬同梵呗,细奏学龙笙。 不独回禅寂,犹能悦圣情。 莫归还在耳,魂梦亦须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听松》。诗中描绘了听松的意境,通过对松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石榻坐来久”,描绘了诗人长时间坐在石榻上的情景。石榻是古代的一种石制的床,通常用石头制成,上面铺设木板。石榻可以给人一种安静、舒适的感觉
溪涨 晓起闻溪涨,披衣立小轩。 译文:清晨起床时听到溪水上涨,立刻穿上衣服走到小轩前。 注释:溪涨:指早上起床时,听到溪水上涨的声音。披衣:穿好衣服的意思。立:站在。小轩:指小亭子或小屋的一角,供人休息的地方。 赏析:诗人一大早起来,听到溪流的水位上涨了,他立刻穿上衣物,走向自己站立的小轩。这里的“披衣立小轩”描绘了诗人早起后的动作,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关注。 混茫初学海
送澜法师归云门 原诗:故山从此去,何日更相逢。 注释:这里的“故山”是指作者曾经居住和工作过的山,“从此去”表示离开这个地方。“何日更相逢”表达了诗人对与老朋友再次相见的期待。 译文:我家乡的山从此开始远去,何时能再与你相会?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诗人用“故山从此去”来表达自己离开家乡的情感,而“何日更相逢”则表达了他对与老朋友再次相聚的渴望。 第二句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每两句一组。下面是对每句的逐词释义和赏析: 1. 残睡夜将晨 - “残睡”指的是深夜尚未完全清醒时的睡眠状态,“夜将晨”表示即将黎明的时刻。 2. 分明见故人 - 这里描述的是清晨醒来后,能够清晰地看见老朋友的情景。 3. 剧知情是妄 - “剧知”意为清楚地知道或了解,而“妄”在这里指的是虚幻、不真实。 4. 翻说梦成真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梦境与现实之间界限的思考
重答夏本心 一首表达自然之美与友情之深诗歌 有约何曾至,无期却自来。 温暖阳光照沙岸,清雅竹边赏梅香。 山鸟似琴伴我坐,溪云轻拂对茶尝。 桓公遗庙近在旁,乘兴同行共畅谈。 注释解释: - 有约:指过去的约定或承诺。 - 何曾到:表示过去的承诺并未实现。 - 暖怜:意为喜欢温暖的阳光。 - 沙上日:指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情景。 - 清爱:形容喜爱清新的事物,如竹子旁边梅花的清香。 - 山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判断正误。 “白发神仙吏”,是说徐典史年老时头发已经全白了,像神仙一样。这一句中,“白发”是年龄的象征,“神仙”是形容人长寿的,“吏”,指官吏,“神仙吏”指的是一个年老的官员。“八十龄”,是说徐典史年已八十,“龄”在这里是虚词,用来表示年龄,相当于“年纪”,“八十龄”是指徐典史的年龄。
【注释】 洞山泉:指泉水。 谐舜咨赋:相传《尚书·洪范》中舜让伯益占卜时,有神人以“水”为题作《水志》。后因称以水为题材的文章为“咨文”。此句说这泉水就是从洞山流出的,所以称为“洞山泉”。 潇潇:水声。 外见:外界看到。 偏向:偏爱,偏于。 客思:指作者的游子之思。 禅心:禅宗僧人的心。这里指诗人自己。 休论(yán):不要议论。 在山清:指山中的泉水。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洞山泉
【注释】 1. 仲夏初相别:仲夏,指农历五月。相别,分别。2. 何知异死生:何知,哪里知道;死生,生命长短。3. 艰难十日会:艰难,形容处境困难。4. 感激百年情:感激,感激涕零的情怀;百年情,一生之交的情谊。5. 岩穴无遗佚:岩穴,山岩洞穴。无遗佚,没有遗漏或遗弃的人。6. 交游失老成:交游,交往的朋友。老成,指有阅历和经验的长者。7. 忍将刍一束:忍,忍受;刍,喂牲口用的草束,这里用作比喻
暑病只思卧,坐来头目昏。 注释1:暑病:指因天气炎热而生病。 译文1:因为暑气逼人,所以只想躺在床上休息。 爱凉频换簟,畏日不开门。 注释2:簟(diàn):竹席。 译文2:我频繁地更换竹席来避暑。 穴鼠窥人出,林蝉入耳喧。 注释3:穴鼠:洞穴里的老鼠。 译文3:洞中的小老鼠也出来窥探人的动静。 林蝉(qín chuán):树木上的蝉。 译文4:树林里的蝉声嘈杂。 赏析
【注释】 栎山西斋雨中作:在栎山西面的书房里,雨中所作。栎山,指庐山。西斋,书房。 疏雨过高峰:稀疏的雨水滴落过高高的峰巅。 幽斋对碧松:幽静的斋房面对青翠的松树。 出山云似马,落涧水如龙:从山中出来,天空中的云好像骏马;从山涧跌落,水好像龙一样。 句向静中得,身于僻处慵:诗的意境是从静中得到的,而身体则在偏僻的地方闲适地度过。 小童林下至,报有虎行踪:小僮儿跑到树林下边来报告说有老虎出没。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绝。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渡头人未归”,是说诗人在渡口目送行人回家,但渡口没有人,这一句是写景,又是点题。 【答案】 译文:孤村带着寒冷的乌鸦,远山笼罩着傍晚的雾气。渡口没有行人归来,只有夕阳和秋风中的树木。注释:孤村——偏僻的小村庄。涵——笼罩、笼罩住。夕雾——傍晚的雾气。渡头——渡口。未归——不回来。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绝。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水竹居图 山人隐于水竹之居,画中风景更显其高洁。 十年不归故里,茅屋秋风渐老,心境如秋水般深远。 赏析: 此诗以"水竹居图"为题,寓意诗人身处江南初秋,远离尘嚣,隐居山林之中。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色,山势低平,溪流曲折,杂树丛生,茅屋依傍。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情感巧妙融合,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美景之中,感受那份超脱世俗的宁静与美好。
注释: 翠袖湘江曲,秋林泪点斑。 冥冥烟雨里,不见九疑山。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湘西的山水景致,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首句“翠袖湘江曲”,以“翠袖”比喻湘江的美景,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湘江两岸的美丽景色。第二句“秋林泪点斑”,则通过“泪点斑”这一细节,展现了秋天林间的凄凉之美。这里的“泪点斑”既是一种自然的景色,也是一种情感的流露。第三句“冥冥烟雨里
望君水轩西,恨杀前村树 日暮溪雨来,扁舟在何处。 风卷霜林叶尽飞,夜深惊鹤恨无依。一身远道犹为客,九月新寒未授衣。江上芙蓉秋自老,岭南书信雁来稀。灯前对影难为语,何事东游久不归。 江城坐老绿苔矶,郭外青山望处微。落日昏鸦争树急,西风黄叶向人飞。半天秋远欹吟帽,九月霜寒赋授衣。独有高楼延草色,几家临水掩柴扉。明时月与日俱阳,君子如何谪远方。青眼相看惟旧菊,白衣不至谩空觞。 虹敛江空正寂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畋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莲社钟” 注释:莲社,指的是佛教中的净土宗修行团体,以念佛法门为主,强调念佛修行,以达到解脱生死的目的。莲社钟则是这个团体的象征,代表着他们的信仰和精神追求。 第二句:“方深区内缘,久负社中约” 注释:方深区,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区域或领域,这里可能是一个修行的地方或者是某个特定的地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首先要读懂全诗内容。此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写的是诗人独自在溪边钓鱼的情景。首联写钓具和环境;颔联写诗人独自高歌的情景;颈联写诗人的所思所想;尾联写诗人心旷神怡的感受。 【答案】 ①“投竿”指抛下钓竿,“钓朱溪”指在溪水中钓鱼,这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具体表现,也表明了他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②“朝日上”,指早上日出,这里指太阳刚从东方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