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猗石上兰,青青泽中蒲。
贫家有美女,二八娇如荼。
朱颜不自媚,贞固良难诬。
少为父母惜,生长红罗襦。
绮楼高且深,窃恐行露濡。
一朝零落尽,萍迹湖东隅。
尘沙陋茅屋,不溅冰雪肤。
鸳鸯欲得织,翡翠愁还梳。
鸣鸾在何处,坐惜华芳徂。
耻作商人妇,愿奉君子儒。
妾心拟有托,请赂双明珠。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贫家少女不幸命运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兰、蒲、荼等植物在阳光照耀下的不同景象,来比喻贫女美丽而贞洁,又借以表现她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珍爱之情。
首二句写兰草和蒲花,是说石上兰花和泽中蒲花都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鲜艳。三至六句写贫家的姑娘,是说她虽出身贫贱之家,却长得如花朵般娇艳美丽,但自己并不为美色所动,反而十分自尊。
后四句写她的父母对她既爱护又担心,担心她一旦长大,会被富贵人家看中而抛弃。最后四句写她被抛弃后的悲惨遭遇。“尘沙陋茅屋”写她被遗弃到贫苦的家中,没有华丽的住所;“不溅冰雪肤”写她的肌肤像冰雪一样洁白无瑕,没有沾到污秽之物。最后两句是说,她就像鸳鸯和翡翠那样,想要得到人们的宠爱,却又遭到别人的拒绝,只能独自哀叹。
这首诗通过贫女的生活经历,揭示了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现象,以及由此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和矛盾冲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贫困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同情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