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易为乐,极宴忘归田。
邀我二三友,列坐清尊前。
嘉殽杂霜栗,左右陈豆笾。
寒暑有代谢,惜此少壮年。
浊醪泛秋英,仰聆金石篇。
避世惭渊明,登楼怀仲宣。
醉舞起自慰,抚掌齐拍肩。
陶然得真趣,物虑何足言。

【解析】

此诗为作者在九月重阳节时所作,诗人借宴集之乐抒发了对人生易逝、壮年易老的感伤之情。首联“良辰易为乐,极宴忘归田”,以良辰美景作比,说明宴会是欢乐的,但欢乐中更易引起离愁别绪;“极宴”二字写出酒至半酣,兴之所至,忘却一切,与下文饮酒赏菊形成鲜明对照。颔联写席上宾朋满座,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嘉肴杂霜栗”,表明菜肴丰盛;“陈豆笾”,表明酒食丰美。两句写宴饮的场面,点明宴饮的时间。颈联从时间上进一步写宴饮,“寒暑有代谢”,表明岁月如梭,光阴荏苒;“惜此少壮年”,表明自己珍惜美好的时光。尾联写自己因喜而醉,因醉而舞,因舞而自慰的情景,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志。

【答案】

译文:

良辰美景容易令人感到快乐,可是高兴之中更容易勾起思乡之情。邀请我二三友人,我们坐在酒杯旁边。桌上摆满了佳肴,左边摆放着栗子,右边摆放着豆子和竹器。岁月更迭,四季轮回,人们总是要老去的。喝的是浊酒,听着金石音乐。羡慕陶渊明辞官隐居,登楼怀古。我起舞自娱,拍着手,拍着肩。我非常愉快地找到了生活乐趣。世上的忧患又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诗题为“九日集宴”,是作者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九月重阳节在长安作的一首七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平息,天下暂时安定了下来,杜甫心情愉悦,遂约友举行宴集。

首联“良辰易为乐,极宴忘归田”,是说好的日子使人高兴,但高兴之中更容易勾起思乡之情。良辰易为乐,极宴忘归田:美好的日子使人高兴,但高兴之中更容易勾起思乡之情。

颔联“邀我二三友,列坐清尊前”,是说邀请我与我二三个朋友,我们坐在杯盘之间。嘉肴杂霜栗,左右陈豆笾:佳肴美味,栗子、豆子等食物摆放在面前。

颈联“寒暑有代谢,惜此少壮年”,是说寒暑交替,新陈代谢,人总会衰老的。浊醪泛秋英,仰聆金石篇:浊酒泛着秋天的芳香,聆听着金石音乐般的诗歌。

末联“避世惭渊明,登楼怀仲宣”,是说我惭愧像魏晋时期不愿做官的田园诗人陶渊明那样避世隐居,又怀念三国时期建功立业的政治家张仲宣那样出仕为官。醉舞起自慰,抚掌齐拍肩:喝醉了酒起舞来自我安慰,拍着手掌大声欢呼着。陶然得真趣,物虑何足言:真趣自然流露,世间的忧愁还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呀!

全诗通过对宴会盛况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易逝、壮年易老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