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门山深多草木,径狭溪高隐川谷。
烟火岩前四五家,名姓不分颜面热。
岁月宁知避秦乱,衣裳聊自随乡俗。
痴子顽孙无诵读,问字犹疑七与六。
田鼓春来歌互催,缫车月下声相逐。
择新拣白了租税,禾满仓箱帛满轴。
鬻犬无忧嫁女资,饮泉亦鲜留宾宿。
未闻明府是阿谁,那虑长安有翻覆。
垄上偶逢车骑来,庞公从此传高躅。

【注释】

1、鹿门:山名,在今湖北襄阳市东南。

2、深:幽深。

3、径狭溪高隐川谷:小路狭窄,溪水流淌在山腰。

4、烟火:指人间炊烟。

5、四五家:几户人家。

6、颜面热:脸膛发热,形容热闹。

7、宁知避秦乱:怎么知道躲避秦朝的战乱呢?

8、衣裳聊自随乡俗:衣服随便穿,随着当地的风俗习惯。

9、痴子顽孙无诵读:愚蠢的孩子,不识字的人不懂得诵读。

10、问字犹疑七与六:询问字义还疑惑于“七”和“六”。

11、田鼓春来歌互催:田里的春雷声催促着农民们开始耕作。

12、缫车月下声相逐:纺车上的声音伴随着月光追逐而来。

13、择新拣白了租税:选择新粮和好的上等粮食交纳租税。

14、禾满仓箱帛满轴:稻谷装满了仓库,丝织品装满了车子。

15、鬻犬无忧嫁女资:卖掉狗不用担心女儿的婚姻问题。

16、饮泉亦鲜留宾宿:喝泉水也显得新鲜,让客人留下过夜。

17、明府是阿谁:不知道谁是您的主人。

18、那虑长安有翻覆:又何必担心长安会有变化呢?

19、垄上偶逢车骑来:田间偶然遇到骑马而来的人。

20、庞公从此传高躅:因此庞公(庞德公)的美德就广为流传。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公元71年(东汉建安十三年)。当时天下动乱,诗人以隐居山林为乐,但并非完全逃避现实,仍关注社会。此诗描写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小山村生活图景,表现了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

首二句写山村环境。“深多草木”,点出山村的特点。“径狭溪高隐川谷”,写村落的布局,说明这里交通不便,道路窄小,而溪流又高悬于山间,难以通行。三四句写村中人家,言外之意是说,这些人家并不因为偏僻而贫困,而是因为他们勤劳朴实,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五六两句则写村中人们生活习俗淳朴,衣着打扮随从当地风俗。

中间四句写村里人的读书情况,“痴子顽孙”是作者对那些不学无术之人的贬称,他们没有受过教育,因而也就不懂什么是“诵读”(读书),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一起唱山歌。“无诵读”与前面的“四五家”、“颜面热”相应,表明这里的民风纯朴。七八两句写村民们虽然不懂诵读,但却很会唱歌,而且唱得非常投入。

“田鼓春来歌互催”两句写春耕时的景象,田里传来阵阵锣鼓声,那是催人耕种的。“缫车月下声相逐”,写纺织机转动时发出的声音,那是伴送蚕丝成熟入仓的歌声。这两句写劳动场景,动静结合,形象鲜明,富有诗意。“择新拣白了租税”,意思是要选好的稻谷交纳租税。“禾满仓箱帛满轴”则是说丰收后,稻谷装满了囤囤的箱子,丝绸装满了车子。这是对村民辛勤劳作的最好回报,也是对他们辛苦工作的赞美。

最后两句写村中人的生活习俗。“鬻犬无忧嫁女资”,说的是卖狗不要紧,可以作为女儿嫁妆;“饮泉亦鲜留宾宿”,则是说饮用泉水也不差,可以招待远道而来的宾客。“未闻明府是阿谁”,意思是指我还不知道谁是您的主人;“那虑长安有翻覆”,意思是又怎么担心长安有什么变化呢?“垄上偶逢车骑来”一句,是说在这山冈上偶然遇见了骑马而来的贵人,由此写出了这位贵人的身份不凡,从而进一步烘托出这个山村的富饶和繁荣。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隽永,反映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社会动乱的担忧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