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穫期有常,鸡鸣催晓发。
山风何萧萧,蟋蟀吟不绝。
起坐依茅檐,握发向秋月。
月影渐沈沈,东方犹未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手法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应浏览全诗,理解诗意;接着应逐句解读,把握诗歌的内容;最后还应回到诗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崆峒山庄晓入石莲洞”的意思是:早晨从崆峒山麓的山庄走进石莲洞。

“理穫期有常,鸡鸣催晓发。”意思是:收获季节总有它固定的规律,鸡啼声催促着人们早起赶路。“理穫”是收割的意思。“常”是固定的。“期有常”,即收获的季节有固定的规律,不可改变。“鸡鸣”指报晓的公鸡叫声。“催晓发”指催促人们早早起床上路。“鸡鸣”是报晓的公鸡叫声,这里指天刚亮的时候。“晓”是黎明。“发”“起”是起床之意,这里指出发。

“山风何萧萧,蟋蟀吟不绝。”的意思是:山风吹来多么萧瑟,蟋蟀不停地鸣叫不停歇。“萧萧”,风声凄厉的样子。“蟋蟀”即蟋蟀。蟋蟀在秋天晚上叫得最凶。这里用“秋月”“秋风”“蟋蟀”等自然景物描写了山中夜晚的环境氛围。“吟”是蟋蟀的叫声。“不绝”,指声音没有停止。

“起坐依茅檐,握发向秋月。”的意思是:我起身坐在茅草屋檐下,握着头发对着秋天的月光。“依”是靠着。“茅檐”“握发”是说诗人倚靠着茅草屋顶,手托着头发。“向”是面对、对着。“秋月”就是秋天的月亮。“向秋月”是说面对着秋天的月亮。

“月影渐沈沈,东方犹未白。”的意思是:月亮渐渐隐没在山里,东方的天空还是一片昏暗。“沈沈”指隐隐约约的样子。“东方犹未白”,说明太阳还没有升起,天色很暗。

【答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诗人一大早就起来,准备去山上采药,鸡一叫就出发了;颔联写诗人在山上采药的时候,突然感到一阵寒意,抬头望天空发现太阳快要落山了;颈联写诗人在山中采药时,看到蟋蟀不停地鸣叫,听到蟋蟀的叫声;尾联写诗人采药采到太阳快下山时,才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