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鉴千秋献玉京,当涂司理早知名。
忽迁百将专衡地,正听三陲奏凯声。
铁券少侯随下拜,锦衣近戚避前行。
署中厅壁题名处,先号如存可有评。
诗句释义与译文:
- 金鉴千秋献玉京,当涂司理早知名。
- 金鉴:指皇帝的御用之物,此处比喻为朝廷的重要标志。
- 千秋献玉京:表示贡献给京城(即皇城),象征对皇权的忠诚和支持。
- 当涂司理:指担任地方官(如州、郡等),在古代指管理一地的官员。
- 早知名:很早就已经出名。
- 忽迁百将专衡地,正听三陲奏凯声。
- 忽迁:突然调任,可能是由于功绩或其他原因被调往重要位置。
- 百将:一百位将领,可能指的是地方高级将领或军队中的高层指挥官。
- 专衡地:专权的地方(可能指掌握重权)。
- 正听:正当听到、正在聆听。
- 三陲:泛指边疆地区,这里特指国家的边远之地。
- 奏凯声:凯旋归来的歌声。
- 铁券少侯随下拜,锦衣近戚避前行。
- 铁券:古时的一种文书,类似现代的奖状或荣誉证明,用以表彰有功之臣。
- 少侯:年轻的侯爵,表明地位较低但受到重视。
- 随下拜:跟随下级一起向上级行礼,表示尊敬和服从。
- 锦衣近戚:穿着锦衣(华贵服饰)的皇族亲戚或高官,他们通常享有特权。
- 避前行:避开前进,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地位较高而需要保持距离。
- 署中厅壁题名处,先号如存可有评。
- 署中厅壁题名处:官府大厅里的墙壁上留有名字的地方,可能是官员们签名或题字的地方。
- 先号如存可有评:即使名字已经消失或不复存在,其影响力仍值得评价和纪念。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名叫刘君的人物从太平节推入贺万寿后被擢升武选,并接受了赠礼的情景。诗中通过赞美其功绩和贡献,表达了对其才能和地位的认可。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官场中的权力斗争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也有对官场生活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