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春云黯不收,溪声乱处独凭楼。
琅琊山好人常醉,彭蠡烟深雁欲愁。
六籍恨窥千古晚,百年谁放一身休。
谪仙旧有匡庐兴,期在银河八月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雨中凭楼远眺,思念友人的情景。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春雨春云黯不收”:春雨绵绵,春云黯淡,似乎永远无法消散。这里的“收”指的是消失、散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象的哀愁。
- “溪声乱处独凭楼”:在溪水声声乱杂之处,独自倚靠着高楼。这句描述了诗人独自凭楼远观的景象。
- “琅琊山好人常醉”:提到“琅琊山”,这应该是一个地名。诗人在这里用“好人常醉”形容那里的景色或人事,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
- “彭蠡烟深雁欲愁”:彭蠡湖烟雾缭绕,大雁欲飞却愁眉不展。彭蠡是古代的一个湖泊名称,这里用来象征某种深沉的情感或景象。
- “六籍恨窥千古晚”:遗憾没能窥探到六经(六经泛指儒家的经典)的真谛,感到自己像古人一样晚了。这里的“六籍”可能指的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 “百年谁放一身休”:一百年的时光,谁能让我放下一切,自由自在地生活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由的渴望。
- “谪仙旧有匡庐兴”:谪仙曾经在庐山(匡庐即庐山)兴起,这里指历史上著名的隐逸诗人李白。诗人以李白自比,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 “期在银河八月秋”:期待在银河八月的时候有所成就。这里的“银河”可能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天河,而“八月秋”则暗示了收获的季节。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个人理想与抱负的表达。